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防诈e课堂丨第13期】网络诈骗揭秘:别让“馅饼”成“陷阱”


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警钟长鸣防诈骗 心存警惕保平安

大数据学院小e反诈课堂

开讲啦~

邀你共同

学习防诈小技巧~




【作案手法】

手段一:网络购物诈骗:

虚假销售网站

诈骗分子创建与知名购物网站相似的虚假网站。这些假网站的页面设计可能会模仿知名电商平台的风格,包括标志、布局等细节,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在正规平台购物。例如,假网站的网址可能仅与正规网址有细微差别,如将字母“l”和数字“1”替换,误导消费者输入个人信息和付款。犯罪分子在假网站上以极低的价格销售热门商品,如品牌电子产品、限量版运动鞋等,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者付款后,要么一直收不到商品,要么收到的是质量低劣的仿冒品。
冒充客服诈骗

骗子会以购物平台客服的身份联系消费者。他们可能通过电话、短信或者社交软件进行联系。声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如质量不合格、需要召回或者是快递丢失等情况。然后,他们会诱导消费者按照他们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这可能包括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以进行所谓的“退款”或“重新发货”。实际上,一旦消费者提供了这些信息,骗子就会利用这些信息盗刷消费者的银行卡。
虚假二手交易

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诈骗分子会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比如,在售卖手机时,故意隐瞒手机的真实故障情况,或者用山寨机冒充正品机进行销售。还有一种情况是,骗子在与买家达成交易意向后,要求买家通过非正规的支付方式付款,如直接转账到个人银行账号,付款后便消失不见,不发货或者提供虚假的快递单号。


手段二:中奖诈骗:

电话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随机拨打电话,告知受害人中了巨额奖金,如汽车、房产或巨额现金。然后以需要缴纳手续费、公证费、所得税等为由,要求受害人先汇款。为增加可信度,他们可能会提供一些伪造的文件编号或者所谓的“官方电话”让受害人核实,实际上这些核实途径也是他们事先准备好的骗局环节。
短信中奖诈骗

发送中奖短信给大量用户。短信内容通常会包含知名品牌、热门节目或大型活动的名称,让受害人以为是正规机构发送的。同样,会要求受害人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一定费用来领取奖金,而且会强调逾期不候,以此促使受害人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匆忙汇款。
网络中奖诈骗

在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这些信息可能通过弹窗广告、私信等方式出现。例如,在一些非法博彩网站上,会提示用户中了头奖,但需要先充值一定金额才能提现。或者在社交平台上,以品牌推广抽奖的名义,让用户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费用。



e提醒: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信诈骗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箭,时刻瞄准着我们的钱包和生活。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从伪装公检法人员威吓到以刷单返利为诱饵的甜蜜陷阱,从假冒客服退款的谎言到网络交友诱导投资的骗局,每一种都可能让我们辛苦积攒的财富瞬间消失。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一旦涉及转账、汇款,一定要多加核实。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验证码登关键信息。如果不幸遭遇,要即使报警,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才能让电信诈骗无所遁形,守护好我们的财产安全和家庭幸福,让我们行动起来,拒绝作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指导老师:李进 穆仕容 李昌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