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大数据学院花果“4+N”培训骨干班开展了以“志愿之光,沙海同行”为主题的活动,邀请志愿者陈贞伊分享她在沙漠种树的独特经历,为同学们搭建起经验交流的平台,鼓励更多人投身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初心如炬照征程,经验分享启新篇
活动伊始,主持人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分享嘉宾陈贞伊同学,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陈贞伊开启了她的沙漠种树故事之旅。她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种树的地点——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这片土地虽饱受风沙侵袭,却承载着无数人对绿色的渴望。陈贞伊详细分享了前往此地的行程规划与报名方式,让同学们对参与此类志愿服务有了清晰的认知。从前期准备到踏上行程,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她对志愿服务的用心与专注。在讲述过程中,陈贞伊生动描绘了当地艰苦的环境和生活条件,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志愿者们在沙漠种树的不易,也让大家对志愿服务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绿植扎根沙海中,知识传递课堂间
随后,陈贞伊着重介绍了沙漠种树的关键内容。她为同学们讲解了沙漠种树的主要植被及种植方法,从梭梭树、沙棘等耐旱植物的特性,到挖坑、栽苗、浇水等种植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专业与科学。她还分享了后续的维护工作,如定期检查树苗生长情况等,让同学们明白沙漠绿化是一项长期且需要耐心的事业。这些宝贵的知识,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为有志于参与沙漠种树的同学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如同在心中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等待着在未来的志愿服务中生根发芽。

美好时光留记忆,热情答疑解困惑
在分享的尾声,陈贞伊分享了在民勤县的美好时光。她讲述了当地的特色美食,从香气四溢的羊肉垫卷子到清爽可口的沙米凉粉,每一道美食都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还介绍了周边的旅游景点,如神奇壮丽的腾格里沙漠、历史悠久的瑞安堡等,为想去的同学提供了丰富的出行攻略。这些分享让同学们感受到,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也能收获满满的温暖与快乐。在最后的问题答疑环节,面对同学们关于如何参与、报名条件等疑问,陈贞伊耐心细致地解答,现场互动热烈,进一步点燃了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此次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通过陈贞伊的分享,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魅力与价值。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大数据学院的学子以陈贞伊为榜样,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让志愿之光在更多地方闪耀,用青春的力量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篇章,为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添砖加瓦。

撰稿:蒋雪
供图:袁曼琪、李文静
编辑:罗杰
初审:陈安琪、朱芷萱
复审:孙权伟
终审: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