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节气芒种之际,大数据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24级异科5-6班2025年6月5日在南江书院庸言·研讨互鉴讲堂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芒种忙种,耕耘希望”主题班会见面活动。本次活动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大数据专业特色相结合,通过创意互动、学业规划分享和团队建设等环节,为异科班级播下希望的种子。

“芒种讲堂”:播撒知识的种子
活动伊始,异科导师陈安鹏以“从农耕文明到数字文明”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微讲座。对于我们数据科学专业而言,大一的算法基础就是最重要的“播种期”。陈老师巧妙地将二十四节气与学习规划相结合,用“数据耕地”、“代码育苗”、“算法施肥”等生动比喻,阐释了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性。
“丰收计划”:耕耘未来的希望
班会特别设置了“我的大学四季规划”分享环节。王宇同学以“春播秋收”为喻,展示了自己的1份基础课提升方案配合3个专业方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探索路径。多位同学分享了个人“耕种日记”每个计划都像精心培育的作物。
“数字农谚”:传承创新的智慧
同学们将专业术语与传统谚语融合,创作出“芒种不debug,期末两行泪”、“数据种植要趁早,特征工程不能少”等趣味标语。异科导师陈安鹏点评道:“这些'数字农谚'既传承了古人'应时而作'的智慧,又展现了你们用科技赋能传统的创新思维。”

结语:在数字田野上播种未来
本次主题班会不仅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更以独特的方式强化了专业认同感。班长陈思竹同学在总结中表示:“我们既是传统智慧的传承者,也是数字时代的‘新农人’。期待四年后,今天播下的每颗‘数据种子’都能迎来丰收季。”
摄图:陈安鹏
撰稿:陈安鹏
编辑:张旭
初审:张旭
复审:张旭
终审:阙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