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对于青年学子而言,社会实践是走出校园、触摸社会的重要路径,更是在实干中积蓄力量、在奉献中成长蜕变的生动课堂。2025年暑假,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学院的学子们积极投身“返家乡”实践,在支教课堂中传递知识、在社区服务中贴近民生、在企业历练中锤炼本领、在治沙一线践行使命,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大地,以实际行动书写成长篇章。
云端授课,用爱浇灌知识之花
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4班曾榆涵同学,参与彩虹志愿课堂线上辅导。她精心备课,用精准画图让枯燥的数学公式易懂,借生活实例让图形不再是抽象线条。课堂上紧盯小朋友状态,反复确认理解程度,对重难点强调巩固,还创新引导孩子讲述解题思路,从“会做”向“快做”进阶。遇到难题时,她拆分解题步骤、剖析逻辑,夯实基础。当听到孩子从“不会”到完整复述步骤,她深切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分量,以青春之力助力成长,用爱心守护童心。


扎根社区,用实干书写民生答卷
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1班范灵樱同学,在重庆市忠县乐天路社区开展为期11天的志愿服务。白天在服务窗口核对三峡移民补助资料,录入1000多条信息、记录300多份营业执照数据,熟记办理要求减少居民奔波,曾延迟1小时为资料不全的居民完成录入。傍晚化身“流动安全宣传员”,方言播报接地气,案例讲解赢支持,还有大爷主动加入宣传。她深感民生无小事,坚定了服务家乡的决心。


企业历练,在挑战中收获成长
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邹涵檬同学,在新东方担任助教,负责批改作业、管理纪律、拍摄班级动态。初入岗位时的迷茫紧张,在主教老师的指导下消散,虽因拍照不佳、批改粗心受过提醒,却学会了直面挫折。一次课堂冲突中,她主动协助平息矛盾、安抚受伤学生。实习中见识了性格不同的家长、老师与学生,因记录下孩子举手瞬间获家长点赞而开心,更因孩子们的不舍询问而动容。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提升能力、学会沟通,还领悟到实践的成长意义。


跨越千里,在治沙一线践行担当
2024级数字媒体技术10班彭初华同学,跨越1400多公里从重庆到甘肃民勤实践。她日复一日维护梭梭苗,浇水、回填的动作成了肌肉记忆,期间探访当地、聆听治沙故事,在暴风雨中体会治沙意义。直播助农让她收获成就感,重庆人的热情让她交到特别的朋友,参与捡垃圾、绘画等工作。她深刻理解“西北并非寸草不生”,触摸到这片土地的生态韧性与生命温度,用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这些实践故事,是学子们用脚步踏出的成长轨迹,是用热情书写的责任担当。从课堂到社区,从企业到原野,他们在每一个岗位上汲取养分,在每一次付出中沉淀自我。未来,相信他们会带着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继续以青春之名,在服务社会、奉献家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青春的光芒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持续绽放。
撰稿:蒋雪 曾榆涵
摄图:曾榆涵 范灵樱 邹涵檬 彭初华
初审:朱芷萱 陈安琪
复审:汪鑫
终审: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