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大数据学院持续鼓励学子投身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实践,着力培养既具备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又具有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25年暑假,我院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班王成柯同学经过学院严格选拔,定向推荐至“2025年公益未来大学生公益社团集训营”项目组,通过面试最后成功入选,与来自全国59所高校的69名优秀学子共同深入乡村振兴实践一线,开始为期7天的研学之旅,以其专业所学赋能乡村发展,展现了大数据学子的卓越风采与责任担当。


立足专业之本 投身乡村实践
本次集训营以“青年扎根乡土,沃野点亮青春”为主题,采用创新的“课题研究式行动学习”模式,围绕乡村振兴与公益认知、公益项目管理及个人综合素养三大方向,通过能力建设和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三农情怀,支持他们走进乡村、服务乡村。王成柯同学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思维,被遴选加入第五课题小组,重点参与“堆肥循环系统”项目的研发与实践。该项目直面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厨余垃圾、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等)处理难题,旨在通过科学方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挖掘农业生态价值、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王成柯所属团队基于前期调研数据,借鉴以往乡村振兴项目经验,针对小毛驴市民农园会员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创新性地提出“制作一瓶肥”和“认领一堆肥”两个特色方案。通过深入分析用户需求,他构建了适用于小毛驴市民农园多种肥料的推广模式。这种将市场需求与农业生产精准对接的创新做法,得到了项目主理人和团队成员的高度认可。


淬炼实践真知 彰显青春力量
在七天的沉浸式实践中,王成柯同学与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先后完成了废弃物分类调研、驴粪堆肥实验设计、酵素制作工艺优化等多个实践环节。通过系统运用SWOT分析等工具,团队成功梳理出堆肥循环系统的优化路径,并编写了详实的《堆肥指南》手册,为项目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王成柯同学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堆肥技术中的难点,他主动查阅文献资料,积极向项目主理人请教,与团队成员深入探讨,最终提出了多项创新性建议。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大数据学院学子的综合素质。


深化育人成效 续写奋进新篇
通过此次集训营活动,王成柯同学表示受益匪浅:“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应用潜力。作为大数据学院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更要懂得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王成柯同学的此次出色表现,正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效的具体体现。未来,学院将继续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锤炼本领,贡献青春智慧。


撰稿:王成柯
摄图: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供图
初审:陈安琪 朱芷萱
复审:陈美琪
终核: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