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丰富异科学生成长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审美素养,积极响应我校“多元化育人”计划,9 月 7 日至 9 月 9 日,异科导师谭雪先后带领学生开展两项特色活动——黑山谷溪畔玩水实践与綦江电台 “电影美育”主题访谈,以沉浸式体验与深度交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9 月 7 日清晨,异科导师谭雪带领高建欣、麻锶晗两位同学前往黑山谷,开启以“亲近自然、乐享玩水”的户外实践。抵达景区后,师生三人沿平缓的溪畔步道前行——不同于陡峭山路,这里的步道紧贴溪流修建,路面平坦开阔,无需攀登陡坡。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翠绿枝叶,偶尔有小鱼从石缝间游过,微风携着草木的清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初秋的燥热。

师生三人并未急于赶路,而是放慢脚步与自然互动。麻锶晗蹲在溪边,小心翼翼地用手掬起溪水,观察水中游动的浮游生物;高建欣则捡起岸边光滑的鹅卵石,和导师一起讨论不同石头的纹理。中途休息时,三人坐在溪边的石阶上,一边用树枝拨弄溪水、看涟漪扩散,一边畅谈大学生活:从“如何平衡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到“面对学业压力时的调节方法”,再到“未来职业规划中的兴趣导向”,轻松的对话里满是成长的思考。临近中午,师生还在浅水区一起戏水,用溪水擦拭额头的薄汗,清脆的笑声伴着流水声,成为峡谷里最鲜活的风景。此次实践不仅让学生在自然中释放了学业压力,更在轻松的玩水体验中深化了师生情谊,培养了观察自然、联系专业的思维能力。

9 月 9 日中午,异科导师谭雪推荐高建欣同学前往綦江电台,参与“电影美育”主题访谈节目录制。在访谈中围绕了高建欣在学校电影美育支队的实践经历,她对“电影美育”的理解,以及如何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站在小学课堂讲课的“电影美育师”展开。 高建欣结合自身经历答道:“以前我觉得美育就是‘欣赏美’,比如看电影里的画面、音乐,但在支队组织活动后发现,美育更像是‘传递美’——去年我们带社区孩子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了电影《哪吒之魔童脑海》,从版画的角度去雕刻了人物。”高建欣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她在组织活动、分享感悟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美育的理解,同时提升了沟通与组织能力。这是我们异科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分享中进步。


开学的两次校外活动,为异科学生的成长之路留下了生动一页——黑山谷的溪水浸润了自然探索的好奇心,电台直播间的交流点亮了美育传递的新思考。从亲近自然释放学业压力,到化身“电影美育师”传递审美力量,这不仅是我校“多元化育人” 计划的具象落地,更是异科导师制度打破课堂边界、赋能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
摄图:麻锶晗
撰稿:谭雪
编辑:张旭
初审:张旭
复审:张旭
终审: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