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大数据志愿】“红丝带之夜,HIV的侵袭轨迹”——大数据学院防艾狼人杀活动

为提升青年学子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与防范意识、消除社会歧视,大数据学院天使关“艾”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于2025年9月26日在古剑书院龙泉会议室举办“红丝带之夜,HIV的侵袭轨迹”防艾主题狼人杀游戏活动。本次活动创新融合了狼人杀与明信片形式,旨在让参与者游戏氛围中传递共情与祝福。

创新形式,游戏赋能科普

活动开场,组织者以创新形式打破传统科普的枯燥感:通过PPT生动串联两大核心内容——一边清晰拆解HIV病毒的感染机制,将复杂医学原理可视化;一边详细讲解“狼人杀”规则,并同步引入“明信片+身份”的创意设计。每位参与者通过专属明信片获得“免疫细胞”或“HIV病毒”等具象角色,抽象医学概念转化为明确的任务目标。这种设计让专业知识变成可参与的沉浸式体验,既降低了理解门槛,也为后续互动奠定了趣味基础。  

沉浸体验,推理深化认知

游戏环节中,扮演“免疫细胞”的参与者需通过逻辑推理找出隐藏的“HIV病毒”,而“病毒”方则模拟隐匿扩散过程。这一机制巧妙模拟了病毒在体内的潜伏与免疫系统的防御,让参与者在思辨中深刻体会到艾滋病传播的隐匿性、危害性及科学防护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在角色扮演与群体决策中,将防艾知识内化于心。

寄语温暖,共情消弭歧视

游戏结束后,活动进入温馨的明信片书写环节。参与者将活动感悟化为笔端的温暖话语,写下对艾滋病患者的鼓励与祝福,引导大家从科学认知迈向人文关怀。分享环节中,优秀参与者交流了对HIV传播途径的新理解及实用防艾知识,将活动意义从游戏体验延伸至现实生活。

本次“红丝带之夜”活动不仅普及了科学的防艾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共情能力,为构建无歧视、重防护的和谐校园文化贡献了力量。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将继续探索创新志愿服务形式,让公益理念在趣味互动中深入人心。

撰稿 彭初华 董俊南

图: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初审:陈明燕 朱芷萱

复审:蔡娜

终核:阙小梅

编辑:李卓洋

大数据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