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大数据学院

【大数据志愿】校园失物“开口说话”,主题展览助“它”回家—— 失物招领支队创新举办“重逢”主题展

一张张写有编号地点的标签,让静默的失物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2025年10月29日,送“我”回家失物招领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别出心裁地将数百件遗失物品在东溪食堂与瀛山图书馆前集中展出。这场名为“寻物归主,物盼重逢”的主题展,通过“场景化陈列+即时信息匹配” 的方式,为失物与主人搭建了一座高效的“重逢”之桥。

分类藏玄机,匹配超默契

活动现场按“电子设备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三大板块划分展区,每一件失物都附有专属编号、发现时间与地点的标签卡,部分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如刻字水杯、定制笔记本)还特别标注细节描述,方便师生快速识别。展区内设置3名志愿者全程值守,志愿者们既协助师生根据特征、时间、地点等信息查询失物,也现场受理新的失物登记与寻物求助。活动开展半小时内,就有2名同学通过展品细节与标签信息,成功领回丢失的无线耳机。

宣讲传暖意,服务续温情

主题展期间,志愿者还同步开展“校园失物防护与招领服务”公益宣讲,志愿者通过案例分享,向师生讲解了在教室、图书馆、食堂等高频遗失点的防范技巧,并现场演示了线上失物招领平台的照片上传、信息查询与反馈等操作流程。在互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失物长期无人认领如何处理”等问题积极提问,志愿者逐一细致解答。活动尾声,6志愿者集中在东溪食堂前拍摄大合影,镜头定格下每一张充满活力的笑脸,留存这份“以行动传温情”的志愿记忆。

此次主题展,不仅是一次高效的失物招领实践,更是一场关于校园关怀与责任的无声教育。当一件件冰冷的物品因细致的关照而有望回到主人身边,“守护每一份牵挂”的公益理念便悄然深入人心。支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线下主题展+线上快闪群” 相结合的多元服务,让校园的每一次“失落”都能更快地迎来温暖的“重逢”。

撰稿袁诗艺

图:袁诗艺 李子聪

编辑:李佳

初审:朱芷萱 陈明燕

                                                        复审:朱芷萱

                                                       终核:阙小梅

大数据学院送“我”回家失物招领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