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由瀛山书院小学与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学院联合主办,计算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与 1024 科技芯・AI 未来科普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联合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班、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6班班团共同承办的“小手护大海——AI 环保小卫士”环保活动在瀛山书院小学圆满落幕,带来了一场融合AI 科技与环保实践的趣味盛宴。活动当天,9位特别邀请的志愿者积极投身其中,与40名小朋友携手,在一系列互动环节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耐心讲解,引导孩子们深入学习海洋保护知识,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延续“雷锋节水小卫士”的精神内核,深化环保理念。

活动紧紧围绕“AI 科技+环保实践”这一创新核心,巧妙融合戏剧表演、科技互动以及手工实践等多元形式,生动传递“守护海洋、人人有责”的理念。在“海洋危机剧场”中,志愿者们化身AI机器人与受伤海龟,用沉浸式表演展现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威胁;废纸板搭建的“垃圾珊瑚礁”场景更让小观众们直观感受到海洋污染的严峻性,不禁为海洋环境的现状揪心。随后的“AI垃圾分类挑战”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通过智能机器人垃圾桶学习分类知识,在一问一答间,他们不仅巩固了环保知识,还能凭借答对题目积攒积分,赢取心仪的奖励。这种寓教于乐的独特方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环保意识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强化。


“海洋实验室探究” 环节,志愿者化身“小小科学家”,亲自动手操作白醋溶解鸡蛋壳实验。他们把碎蛋壳放入透明杯中,倒入白醋后,蛋壳表面瞬间冒出气泡,一小时后,蛋壳逐渐软化。小朋友们看到这一现象后十分好奇,志愿者抓住时机,巧妙地通过这个类比实验解释道:“白醋模拟了酸化的海水,贝壳和珊瑚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酸化环境会让它们难以生存。”实验结束后,孩子们深受触动,纷纷写下感悟:“以后要少用化肥和清洁剂,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最受期待的“机器人设计工坊”点燃了孩子们的创造力,40名小朋友以小组形式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洋吸垃圾机器鱼”手工创作。每组领取了废纸板、塑料瓶、剪刀、胶带、胶水以及彩色马克笔,他们利用废旧纸盒、瓶盖等材料,巧妙地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兼具功能与创意的“环保机器鱼”,设计出形态各异的“海洋清洁机器人”,并在团队协作中角逐“创意奖”。
本次活动不仅普及了海洋保护与垃圾分类知识,更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在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始终坚守岗位,全方位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开展,从精心筹备丰富的活动物资,到精准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为活动的成功举办筑牢了坚实根基。





当科技与童心相遇,环保便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这场“小手护大海”活动,用创新的形式播撒下绿色的种子。或许今日的“小卫士”们尚未完全理解海洋生态的复杂性,但那些在实验中睁大的眼睛、在舞台上紧握的拳头、在工坊中飞扬的创意,终将汇聚成守护蔚蓝海洋的力量。正如一名志愿者所言:“每一代人都需要找到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而孩子们正在书写他们的答案。”
撰稿:甄博涵
摄图:代 娟
编辑:李钊宇
复审:田秋雨
终审:周靖鱼
计算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