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志愿】“三农印象·光影记录”——移通学子以镜头为犁深耕乡村振兴热土

为赆续五四精神血脉,深化“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内涵,共青团重庆移通学院委员会联合计算机学院,于近日发起“三农印象·光影记录”主题摄影活动。包含计算机学院第二期青马工程初阶班在内的移通学子们以光影为媒,将思政课堂搬进田野乡间,用镜头解码乡土文明,在躬耕实践中淬炼“知行合一”的青春品格,为乡村振兴注入青年力量。

定格乡土脉动:光影中的劳动史诗
手持相机与手机,学子们深入綦江区桥坝村的田间地头,以独特视角捕捉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镜头下,老农布满沟壑的双手与青翠秧苗交织成诗,无人机俯瞰中,梯田阡陌与炊烟村落勾勒出乡野的蓬勃生机。一帧帧画面里,既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作剪影,亦有留守老人守望土地的佝偻背影;既有金黄油菜田里挥汗如雨的收割场景,也有青年学子与农户共采菌菇、喂养家禽的温暖互动。这些影像不仅是光影艺术的凝练,更成为城乡对话的桥梁,叩问着发展的不平衡,也映射出青年用专业知识弥合时代裂痕的思考。

劳作瞬间

学生蹲守田间,抓拍农民弯腰插秧的背影、收割油菜的双手,定格“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勤劳身影。

乡村风貌

无人机航拍展现阡陌纵横的梯田、炊烟袅袅的村落,无人机视角与地面特写形成对比,凸显乡村的生机与变迁。

人文温度

学生与农户一起采摘的菌子

学生在尝试喂鹅

躬耕方知百味:镜头背后的思想觉醒
“从前在课本里读乡村振兴,如今方知‘汗滴禾下土’是生命的课业。”参与活动的青马工程学员感慨道。一周的田间蹲守,让学子们褪去书斋的疏离——当镜头聚焦老农掌心厚茧与秧苗拔节的轨迹,他们读懂了农耕智慧代际传承的密码;当快门定格留守老人孤寂的身影,他们开始思索如何以数字技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劳动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敬畏土地、滋养生命”的具象化诠释,是汗水浸润的价值创造,更是青春与热土的双向奔赴。

藤蔓间,一颗带着自然斑驳痕迹、挂着晶莹水珠的冬瓜,在绿叶簇拥下透着质朴生机。

烈日下,农民头戴斗笠,于水田中弯腰插秧,以辛勤勾勒出农耕的质朴与坚韧。

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的乡土答卷
此次活动共征集作品百余幅,每一张照片都是青年视角下的乡村叙事。计算机学院团总支表示,这些作品将形成专题影展,并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库,为乡村文旅推广提供素材。活动不仅锤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落地生根。当青春与乡土相遇,当镜头与时代共振,移通学子正以光影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长卷——这既是对五四精神的致敬,亦是对“强国有我”使命的铿锵回应。


攥稿:宋静怡

摄图:全体参赛人员

编辑:甘思远

初审;杨婷

复审:张雄

终审:周俊

计算机学院团总支秘书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