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风采】2025五四青年品牌月|青春深耕热土,实践淬炼担当——重庆移通学院“田野上的思政课”扎根乡土育学子

当思政课打破教室的局限,青春与田野相遇,奇妙的火花就此迸发。由共青团重庆移通学院委员会主办、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学院承办的“田野上的思政课——劳动教育与美食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以“插秧助农、三农摄影、农耕美食”为载体,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深度融入实践场景,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书写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生动篇章。

一、稻田里的“行走课堂”:让劳动教育触达泥土温度

“同学们,插秧要‘浅、直、匀',就像做人一样要端正踏实!”4月29日,在綦江区通惠街道桥坝村的稻田里,计算机学院周靖鱼老师的教学让来自8个二级学院的二十余名大学生印象深刻。这场别开生面的插秧助农体验,是“田野上的思政课”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

1E85A

在插秧活动开始前,綦江中学教师陈园以“传承五四薪火 勇担时代使命——五四精神与綦江青年的青春答卷”为主题,在水田旁为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沉浸式微团课。她以川渝地区共产主义运动先驱邹进贤为例,呼吁青年学子将五四精神转化为“眼中有光、脚下有泥、心中有火”的实践,深耕家乡热土,赋能文化传承。

84888

随后,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大一学生王君威带领全体参与者重温入团誓词。铿锵誓言与秧田雨声交织,青年胸前的团徽在灰蒙天色中格外明亮。当课本中的“粒粒皆辛苦”化作指尖的秧苗,当裤脚沾满泥泞,“劳动最光荣”的真理悄然刻入心间。远景学院学生徐念感慨:“这堂课让我真正读懂了劳动的重量。”

二、镜头里的三农叙事:用青年视角记录振兴图景

在“三农印象·光影记录”摄影活动中,学子们走进田间地头,用镜头捕捉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作品中有传统农耕的剪影、留守老人的坚守、油菜田里的丰收,也有青年与农户共采菌菇的温暖互动。

51CDB

百余幅摄影作品以青年视角为乡村叙事答卷。一名参赛者感叹:“课本里的乡村振兴是铅字,而泥土中的‘汗滴禾下土’才是滋养生命的鲜活课业。”镜头里,劳动化作老农掌心的茧、插秧人弯成新月的脊梁,成为青春与乡土的深情对话。

5月16日,东溪食堂变身光影画廊,土豆宴与摄影展在此交织。参观者手持热气腾腾的土豆美食,在影像中触摸乡村跳动的脉搏。晨雾梯田、农妇晾晒辣椒的笑容、孩童追逐耕牛的欢快身影……学子们用快门定格乡村振兴的蓬勃图景,以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

三、灶台上的文化传承:一桌土豆宴烹出文化自信

5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薯香四溢话丰收,农耕文化共传承”厨艺大比拼之土豆宴在东溪食堂三楼火热上演。在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中,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来自各个学院的八支参赛队伍以土豆为“画布”,以厨艺为“笔墨”,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绘就了一幅农耕文化与青春创意的融合画卷。从“火山土豆泥”的激情澎湃,到“田园土豆饼”的精巧匠心,每一道菜品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达。

6281A

7FD95

削皮声、切菜声与炉火轰鸣交织成曲,朴实的土豆蜕变为20余道创意佳肴。评委们穿梭品鉴,赞叹连连。

6E075

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周俊在致辞中强调:“劳动教育是扎根大地的思政课,土豆宴将‘泥土气’转化为‘文化味’。青年既要读懂‘锄禾日当午’的艰辛,更要领悟‘粒粒皆辛苦’背后的文明密码。”

6163F

活动闭幕式上,获奖团队接过荣誉证书,为系列活动画上句号。田埂上的脚印、镜头下的乡村、灶台前的烟火,学子们以不同方式诠释农耕文明的当代价值。正如主持人所言:“田埂上的脚印丈量着知识的厚度,灶台前的烟火升腾着文化的温度。”

67232

本次“田野上的思政课”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乡村振兴战略等理论内容,融入可触摸、可感知的实践场景,实现了“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有机统一。正如来自计算机学院的活动总负责人张脐方老师所言:“当学生们弯下腰插秧苗,学会敬畏土地;举起相机定格乡村,学会观察时代;围聚灶台协作烹饪,学会凝聚力量,思政教育便如春雨般浸润心田”。这一实践深刻启示我们:思政课的生命力,在于走出教室围墙,扎根广袤大地。唯有让学生在 “知” 与 “行” 的双向奔赴中,方能筑牢理想信念根基,锻造堪当大任的过硬本领,真正让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7F388

撰稿:寇可心 张世林 王雪婷

摄图:李沙蔓 陆佳愉 刘卓

编辑:胡燕妮

初审:杨婷

复审:张雄

终核:周俊

计算机学院团总支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