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响应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的使命召唤,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班团支部以专业为基、以爱心为媒,在异科导师幸李寒的指导下,于2025年4月23日成功举办"携手希望,共赴朝阳"游园会,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他人,用实际的行动传递爱心,从陪伴留守儿童到关爱孤寡老人,从社区服务到校园公益,他们用青春的热忱诠释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爱心之火代代相传,让志愿精神永续绽放。
展区直击:爱心传递的温暖现场
在游园会现场,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班团支部用最朴实的展品讲述着最动人的爱心故事。展板上贴满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温暖的帮扶故事。照片旁边有许多孩子们认真绘制的手抄报和精心制作的风筝。幸李寒导师在活动策划阶段便提出建议,鼓励支部成员结合专业特长设计爱心互动环节,支部成员正在向参观者讲述他们陪伴留守儿童的点滴:教孩子们画画、陪他们做游戏、辅导他们写作业...这些看似平凡的陪伴,却为孩子们带去了最珍贵的童年温暖。"我们希望能搭建一座传递爱心的桥梁,让更多人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负责讲解的何佳佳同学这样说道。

爱心互动:温情传递的创意空间
在游园会中央,支部精心设计的"爱心互动区"成为全场焦点。幸李寒导师提倡的创意理念贯穿其中,一张张便签纸静静诉说着温暖的故事——"希望你永远快乐""哥哥姐姐会一直陪着你"......每一张手写便签都承载着同学们对留守儿童的真诚祝福。

一旁的"爱心投壶答题"游戏区欢声笑语不断。参与者们手持系着红丝带的竹箭,每一次投掷都牵动着围观者的心弦。箭矢入壶的清脆声响,仿佛爱心到账的提示音,引发阵阵欢呼。负责该区域的支部成员说:"每支箭都代表着一份心意,我们会把大家的爱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帮助。"活动现场,同学们踊跃参与,在趣味互动中传递温暖,让公益变得生动而亲切。

答辩现场:用青春书写爱心篇章
从答辩框架到呈现形式,幸李寒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答辩台上,田盛中同学以沉稳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支部的爱心故事娓娓道来。"第一个序,是序章的序。"大屏幕上同步播放着支部成立时的合影,36张青涩的面孔上写满对未来的憧憬。当他讲到"我们曾在黑夜中摸索"时,背景切换为成员们深夜讨论志愿服务方案的剪影,台下观众不禁报以鼓励的掌声。"截至目前,我们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2880小时。"随着这组数据的呈现,现场响起一片赞叹。大屏幕适时展示出服务对象的笑脸合集——留守儿童举着手绘的风筝,社区老人捧着同学们赠送的鲜花,环卫工人接过冬日暖饮......每一张照片都是爱心最好的见证。
当答辩进行到"行则将至,做则必达"的篇章时,田盛中的语调愈发坚定。配合着"曾获书香班级、班团风采大赛一等奖"的荣誉展示,现场评委频频点头。特别是当中国教育在线、网易新闻等媒体报道的截图依次闪过时,幸李寒导师更是带领支部成员大鼓励,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答辩尾声,田盛中深情展望:"我们的故事远未结束......"此时,背景音乐渐渐扬起,为这场充满温度的答辩画上完美句点。

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班团支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赞歌。从2880小时的志愿服务到50余名留守儿童绽放的笑颜,从社区街道的暖心慰问到校园内外的公益实践,在幸李寒导师的跨学科赋能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如答辩中所展现的,这不仅仅是一次评比,更是一场由异科导师与青年学子共同策划的爱心实验,是一次爱的传递与接力。他们用爱心求解,以奉献作答,让志愿服务的星火代代相传。展望未来,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必将带着这份初心与热忱,继续在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青春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让爱的光芒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青春的故事永不落幕,在跨学科融合的沃土中,志愿的精神永远闪光!
撰稿:周雨柱
摄图:杨希宇
编辑:幸李寒 周靖鱼
初审:彭昇
复审:周靖鱼
终审:周俊
计算机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