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异科】134期|金秋九月思辨启,科技先驱谱新章——记计算机学院大咖阅读传记活动

丹桂飘香的九月,南江书院慥慥智慧交流空间内正涌动着思想的热潮。2024 年 9 月 18 日,在异科导师罗稚淇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围坐于古色古香的书院雅室,共同翻开《雷军传》,在这位科技领航者的人生轨迹中探寻创新密码与时代精神。

活动伊始,罗稚淇老师以从程序员到创业者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雷军跨越三十年的科技生涯。她特别强调,《雷军传》不仅是一部商业传奇,更是一部中国互联网进化史的缩影:从 1989 年开发杀毒软件 崭露头角,到带领金山历经 16 年上市长跑,再到 40 岁重新出发创立小米,雷军的每一次选择都暗合着中国科技产业从软件崛起、硬件突围到生态重构的时代脉络。书中深度剖析的 互联网七字诀与铁人三项商业模式,成为理解小米如何以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为使命,用 15 年时间跻身全球 500 强的关键钥匙。

故事会的中间时段,罗稚淇老师围绕创业精神与未来展望这一主题,引导我们深入思考《雷军传》这本书的深层含义,鼓励大家基于这一视角分享个人的见解。同学们纷纷响应,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严明骏:“雷军‘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的论断常被误读为投机,实则揭示了他对趋势的精准判断。从 MIUI 系统的用户共创,到小米汽车 SU7 的技术突破,他始终在顺势而为与创造趋势间寻找平衡点。这种既要看到浪潮,更要成为造浪者的思维,对我们理解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极具启发。”

胡志荣:“书中最打动我的是雷军的工匠心。当年他为调试小米手机的散热系统,连续 72 小时守在实验室;如今小米澎湃 OS 的研发,更体现了对技术底层的执着。这提醒我们:在追求‘快’的互联网时代,仍需保有‘慢下来打磨产品’的耐心。”

活动尾声,罗老师以雷军的三次跃迁为线索,总结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投资人到创业者,从手机厂商到生态构建者,雷军的每一次转身都在重新定义科技的边界。正如书中所言:“真正的创新,是用技术的温度融化行业的坚冰”。

南江书院的暮色中,泛黄的书页间仿佛浮现出雷军在武汉大学操场踱步的身影 —— 那个 40 岁仍敢喊出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乐趣” 的追梦者,正通过《雷军传》的字里行间,向新一代科技人传递着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的信念。这场始于金秋的阅读之旅,终将在年轻的心田播下创新的种子,静待来日绽放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撰稿:罗稚淇

摄图:罗稚淇

编辑:李瑛杰

初审:庞越

复审:张雄

终审:周俊

计算机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