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异科】136期|师生共读《腾讯传》,探索互联网企业成长之路——记计算机学院大咖传记阅读活动

10月10日,实训楼207教室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咖阅读分享会。作为学生们的异科导师,我与同学们一起共读《腾讯传:1998-2016》,深入探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程与成功奥秘。本次活动是学校“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通过阅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商业思维。

分享会上,师生们从腾讯的创业历程、产品理念、战略转型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

活动开始,我首先介绍了《腾讯传》的写作背景和核心价值。吴晓波撰写的这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公司从1998年创业到2016年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的历程。 书中将腾讯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创业期(1998-2004年)、出击期(2005-2010年)和巨头期(2011-2016年),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和挑战。

王同学首先发言:“读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腾讯创业初期的艰难。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四位联合创始人创建腾讯时,最初业务是‘无线网络寻呼机’,OICQ(QQ的前身)只是偶然中标的项目。 当时他们面对资金压力,甚至一度想以300万元卖掉公司,却因无人接盘而作罢。”李同学在分享中提到,“书中提到马化腾要求产品经理具备‘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能力,这种极致关注用户体验的理念,值得我们在专业学习中借鉴。”张同学补充道:“腾讯著名的‘10/100/1000法则’让我印象深刻——产品经理每月需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这种对用户反馈的重视,是腾讯产品能持续迭代优化的重要基础。”

作为异科导师,我在总结中指出:“腾讯的发展路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从这本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能窥见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脉络。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和用户思维等宝贵品质。”

活动最后,我鼓励同学们将阅读中的启发运用到日常学习和未来规划中:“大咖的成长经历难以复制,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品质值得借鉴。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跨学科交流中激发新的创意。”


撰稿:蒋秋璐

摄图:张紫琪

编辑:蒋秋璐

初审:蒋秋璐

复审:张雄

终审:周俊

计算机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