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的天,骄阳似火,已然夏天的味道。同学们此刻的心情如同夏天的天气,充满了激情与期盼。5月31号下午,来自信息安全学院徐晓异科导师、杨佳燕异科导师、戏剧影视学院张焰琳导师的近30名同学早早的聚集在我校公共大数据安全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大门口,等待4:00准时进入参观。


下午4:00,同学们准时进入重点实验室大厅,而李方伟教授携实验室的另外几位老师已经热情的迎了出来。带队的徐晓老师首先致辞,对李方伟教授及实验室老师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同学们讲解表示感谢。
本次参观重点实验室,是贴近专业学习,融合专业教育而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李方伟教授十分幽默诙谐开场白中拉开了一次“探索之旅”。

李老师首先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组建的初衷与历史,实验室定位与研究方向,
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结构,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随后,李老师借助实验室大厅和走道两旁张贴的各种展示宣传画报,用通俗的语言向同学们简要的介绍了公共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公共大数据安全存储与灾备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带领同学们进入实验室研究办公区域参观,在那里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摆放在桌上的各种实验室专利申请资料,正在紧张忙碌的科研人员,以及他们办公桌电脑上所显示的各种数据分析及统计表格。这种严谨庄重的科研氛围同学们应该是第一次接触,目光中充满了钦佩与好奇。

参观完重点实验室之后,老师和同学们便步行前往附近的綦河书院展开对话和座谈。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技术发展,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利用AI技术实施人脸诈骗的案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怎样应对?”
对此,李方伟教授提出了茅与盾的概念。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不法之徒利用AI技术实施人脸诈骗,这并不可怕,有茅就有盾。相信针对防范和避免人脸诈骗的人工智能技术,同样也会产生,同学们不必恐惧。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很多以前的工作岗位已经逐渐被AI技术所取代,一些知名互联网公司大量裁员,对此行业前景感到担忧。”同学们问题接憧而至,而李方伟教授则安慰大家不用过分担心,因为AI技术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AI技术的发展不会取代人类。就像淘宝、天猫、京东的出现,使得很多线下门店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关门。但与此同时,服务于这些网络平台的快递服务业却是迅速发展,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很多快递员收入不菲。就像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一样,众多的铁路工人代替了以前的马车夫。请同学们相信一点,新技术一定会带来新的工作岗位,只是新的就业岗位需要人们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这是完成职业转换的必要条件。
一个半小时的参观和座谈交流,让同学们接触了众多的有关信息安全技术的前沿信息,感受到科技发展给我们所带来的便利,也亲眼看到从事科研的老师们以及技术人员他们的辛勤和不易。同时李方伟教授与同学们的全方位交流,也很好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种种疑惑与担忧,使同学们获益匪浅。同学们纷纷表示,感谢李方伟教授和众多老师们的热情接待、答疑解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观学习,与名师零距离接触,感受新兴技术的魅力。
撰稿:信息安全学院2022级软工7班、5班、9班
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22级数科1班
戏剧影视学院2022级动画四班
摄影:张焰琳,徐晓
供稿单位:信息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