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信息安全学院

【青云·茶话会】“精雕简历,巧琢前程”信息安全学院“信安创星营”系列活动之青云·茶话会就业沙龙第15期活动

为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简历的了解,提升简历的制作能力,在未来就业创业中增加竞争力,信息安全学院团总支就业创业助理团举办的“精雕简历,巧琢前程”信息安全学院“信安创星营”系列活动之青云·茶话会就业沙龙第15期活动,于202511514:00–1530在线上会议开展。本次活动张雪老师出席吸引了100余人次学生热情参与。

活动伊始,老师强调了简历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她通过有工作经验和无工作经验的两份简历对比,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简历的差异。张老师特别指出,表格式简历虽对技术型人才有一定适用性,但美观度欠佳,不建议同学们为图方便而选用。然后张老师深入剖析了简历的功能,将其形象地比喻为“职业装”“敲门砖”和“牵引棒”。一份好的简历首先是求职者的“职业装”,代表着个人形象,能够展现个人特质;它更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其核心目的在于吸引阅读者的兴趣,从而为求职者赢得宝贵的面试机会;而在面试过程中,简历又如同“牵引棒”,是面试官提问的重要依据,引导着面试的方向和内容。

然后,据张老师介绍 当前大学生的简历制作现状堪忧,学生优秀简历不及20%,超过半数的学生需要对简历进行大幅修改,52%的学生没有明确的求职意向,18%的学生对自己的主观描述冗长,甚至有11%的学生将课程清单作为核心内容并放在重要位置,学生的简历合格率不超过40%等。这一组组数据,无不说明大学生在简历制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也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制作一份优质简历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简历的重要性,张老师还列举了一系列惊人的数据:每245份简历中仅有一份能够获得面试机会;某些大公司一年内收到超过10万份的简历;HR在每份简历上所花的平均时间仅为8-15秒,而实际上大多HR看每份简历的时间只有8秒钟左右;登载1个招聘岗位收到200份简历,约有85%的结局是被扔进垃圾桶。这些数据如同一记记警钟,敲响在每一位同学的心头,让大家更加意识到制作一份能吸引HR眼球的简历的重要性。

紧接着,张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HR的工作方式和偏好,HR在浏览简历时,通常是竖着浏览,多是寻找关键词,关注简历的内涵,而非逐字逐句地阅读。因此,张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制作简历时,字体颜色最好不超过2-3种,尽量将重要内容放在显眼位置,以方便HR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同时,备受HR青睐的简历通常为一页纸,要求主要工作经历与申请职位紧密关联,表述简洁、语言清晰,能够明确阐明申请原因、自身与职位的适配度以及未来能为岗位做出的贡献。在内容板块方面,要做到少而精、客观呈现,充分并有针对性地挖掘自身优势和经历,尽量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然后,张老师详细解读了简历关键要素。个人信息涵盖姓名、性别等必有内容,还有毕业院校、联系方式,可按需添职业照片等可选信息。求职意向是简历核心,得精准清晰,按“行业 + 职业”格式写,规避意向不明、与经验不符、位置不当、多意向等问题。教育背景需按照时间倒序填写,精确到日内容包括院校、专业、就读时间等。奖励注重级别、特殊与含金量;技能证书宜精,直标行业所需。个人技能含语言、计算机、专业技能,同学们要自我审视。社会实践聚焦职位相关项目、实习经历,注明实习时段、公司、岗位。自我评价与兴趣爱好也应关联职位,显匹配度。最后,陈老师着重强调求职简历撰写原则,凭关键字、行为词、结果、数字说话,遵循真实、独特、相关原则,制作时扬长避短、精心打磨。

最后,在案例展示环节,张老师通过对比一群人的简历和一个人的简历,生动地展示了HR更喜欢的简历类型。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个性化、针对性强的简历更容易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此外,张老师反复强调,简历不仅是求职工具,更是个人成长见证。她鼓励大学生精心打磨简历,开启精彩职场之旅,为未来发展蓄势赋能。后续,信息安全学院团总支就业创业助理团将持续跟进相关活动的开展,继续为大家带来就业创业相关的指导服务。

撰稿:胡佳丽

拍摄:胡佳丽

一审:陈芳榆

二审:

终审:焦梦玲

(信息安全学院团总支就业创业助理团供稿)

终审:信息安全学院团直属宣传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