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为响应学雷锋纪念日,重庆移通学院信息安全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1-2班与登瀛社区联合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雷锋精神永传承”活动。志愿者分为清洁、宣传、记录组,以捡拾垃圾、科普分类、人文关怀的"三位一体"模式,美化社区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清洁攻坚:工具不足难不住青春热忱
清晨8点,12名清洁组志愿者身着橙色马甲,带着铁夹、简易钩具,在社区忙碌起来。排水缝里的烟蒂、砖缝中的塑料膜,清理难度极大。他们徒手抠、用树枝挑,甚至趴在地上用吸管粘碎屑。3小时后,收集可回收物27公斤、厨余垃圾8公斤,还收了些废旧电池,其余垃圾统一清运。

温情互动:大家弯腰拾起文明与温度
宣传组在行动中遇到暖心插曲。82 岁的张奶奶拎着垃圾吃力行走,组员陈奕馨立即上前接过:"奶奶,我们送您去分类投放点。"得知老人独居、行动不便,志愿者决定定期上门收垃圾。当志愿者将分类好的垃圾袋系上不同颜色的蝴蝶结时,张奶奶眼眶泛红:"孩子们,谢谢你们这么贴心!"这种代际关怀让环保实践升华为精神抚慰。

精神传承:镜头下记录的心灵蜕变
记录组的镜头里,留存着上百个动人瞬间:志愿者们汗透衣衫,脸上沾着泥土,却笑容质朴。组员向桌东在采访手记中感叹,原以为捡垃圾只是体力活,看到小朋友跟着捡起纸片,才明白雷锋精神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一次次弯腰实干,在点滴行动中传承。

背景纵深:环保革命中的青春担当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超5%,分类准确率不足40%。此次行动,志愿者通过“捡拾-分类-溯源”闭环,发现社区存在标识模糊、投放点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已提交建议书。周馨同学感慨,环保无小事,哪怕只是弯腰捡起一片纸屑、认真做好一次垃圾分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行动,一旦汇聚起来,便能如涓涓细流终成大海。

活动当天,重庆移通学院信息安全1-2班的同学们化身“雷锋精神践行者”,积极响应学雷锋号召。他们或是清扫死角,或是分类垃圾,桩桩件件虽微小,却如点点星光汇聚,助力身边环境焕然一新 ,实实在在助力身边环境变美,用行动把雷锋精神落到实处。

撰稿:刘 瑞 张鸿修
图文:雷子豪 侯亦柯
初审:谭小寒
终审:尹金维
(2024级信息安全学院信息安全1-2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