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信息安全学院

【信安异科】古韵东溪行:解锁千年古镇的时光密码——异科班传统文化探索之旅圆满举行

初冬十月,重庆綦江東溪古镇层林尽染,金黄的银杏叶与青灰瓦檐相映成趣。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在此展开2025年10月26日,竞技体育中心胡荣轩老师带领信息安全学院物联网工程专升本4班、5班异科班四位同学组成研学小队,循着微凉的风与历史的痕迹,开启“古韵东溪行:解锁千年古镇的时光密码”探索之旅。

研学首站来到位于大水巷子的东溪书院。作为重庆移通学院在綦江区的首个校外特色综合型书院,它创新采用“书院+民宿+青少年公益图书馆”三合一模式,不仅是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成为融合文化传承、教育实践与市民服务的多功能空间。推门而入,图书馆区域书架林立,地方史志与古籍复刻本散发着墨香,四名学生围在书架旁,指尖轻抚泛黄书页,感受古镇的文脉传承。

茶室里,清茶冒着热气,五人围坐品茗,透过窗棂望见院中飘落的银杏叶。登上观景平台时,古镇全貌尽收眼底——青瓦鳞次栉比,溪流薄雾氤氲,远处山峦覆着浅霜。书院住宿区的传统院落里,斑驳木门与现代设施巧妙融合,让大家直观感受“古今交融”的设计巧思,也体会到书院作为“校地共建”平台,在推动乡村振兴与素质教育方面的深远意义。

沿着铺着落叶的古街前行,师生们踏上古镇文化游线。万天宫的飞檐翘角映入眼帘——这座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的四川会馆,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设有书吧与茶舍,成为市民静读品茗的清雅之所。胡老师带领学生推开厚重木门,戏楼“歌舞升平”匾额庄重大气,梁柱上龙凤、八仙木雕栩栩如生。“这是镂空雕刻技法,历经百年仍完好。”学生们凑近观察,认真记录细节。天井里,大家还模仿起传统戏曲身段,欢声笑语驱散了初冬的寒意。

毗邻的南华宫,作为广东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诉说着移民文化的绵长故事。数米高的封火墙气势恢宏,穿斗式木结构尽显湖广建筑特色。师生们漫步于正殿与厢房之间,墙上古老碑刻记载着会馆的兴衰历程,揭示出东溪作为文化交融节点的历史身份。

行程尾声,五人途经太平桥。该桥坐落于东丁河与福林河交汇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康熙四年(1664年)重修至今已逾350年。石拱桥静跨溪流,与岸边千年黄葛树群构成“树缠桥、桥恋树”的自然奇观,也与不远处的盐运码头遥相呼应,共同讲述着綦岸盐运历史的繁荣往事。

从东溪书院的智慧营造,到万天宫、南华宫的木雕碑刻,再到太平桥与盐运码头的历史印记,此次“古韵东溪行”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浸润之旅,更是一场校地协同、古今对话的教育实践。东溪书院作为连接高校与地方的桥梁,正以其“书院+民宿+公益图书馆”的多元形态,激活古镇文化基因,赋能乡村素质提升。而我们每一步的探寻,每一眼的凝视,都在续写着东溪的故事——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千年的时光“亮”起来。这,正是文化传承最美的当下。


撰稿:胡荣轩

供图:胡荣轩

初审:胡荣轩

复核:罗美琪

终审:郑慧娟

信息安全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