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充满标签与既定轨迹的时代,年轻人如何打破桎梏、书写自己的故事?4月16日17:00,戏剧影视学院联合大健康管理学院和数字信息与经济管理学院在横山书院安逸·情绪回收站以“梦想、挫折与成长”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编创活动。本次活动以“故事接龙”为核心形式,参与者通过集体创作、剧本互换与即兴演绎,打破传统叙事框架,用戏剧的力量解构人生脚本。从灵感的碰撞到角色的鲜活呈现,青年学子以舞台为镜,照见自我成长的无限可能。
活动由三院艺术修养与实践活动板块指导老师出席担任评委,分别是戏剧影视学院林西康老师、大健康管理学院代敏老师、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吴倩蓉老师,在瞩目与热烈的掌声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灵感孵化:8分钟人生剧本速写
活动伊始,参与者8人为一组,围绕“梦想、挫折、成长”三个关键词展开头脑风暴。有的小组演绎了学生时代几人齐心协力逐梦的故事;有的则以i人历险记为主题,讲述初入陌生环境的i人克服重重困难的励志故事。有的小组描绘了坎坷的音乐追梦之路,历经挫折,最终成功完成人生目标的故事。三位导师化身“创意催化剂”穿梭于各小组,针对剧本进行专业指导。短短8分钟内,一个个鲜活的人生草稿在纸上体现——有热血,有挣扎,更有破茧成蝶的蜕变。这些速写式的人生片段,共同构成了青春叙事的动态蒙太奇——不是标准答案的演示,而是生命可能性的预演。







即兴剧场:演绎独特青春故事
经过5分钟紧张排练,各组轮番登台演绎,开启了一场充满魔力的即兴剧场。没有华服与精致布景,却因创意迸发出最动人的光芒。普通椅子化身“人生阶梯”,演员通过攀爬、翻转等动作,具象化展现成长历程。《i人历险记》演员用“渐进式空间占领”表现成长,开场蜷缩在1平方米的“安全区”,每克服一个困难就扩展表演范围,最终用肢体填满整个舞台空间。参与者们仅用椅子、帽子等简易道具,辅以充满张力的台词与肢体语言,便将“追梦受挫”“自我觉醒”等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台下评委时而捧腹,时而静默,所有表演结束后,代敏老师现场示范情绪传递技巧:用不同步伐表现“犹豫—坚定”的转变,引导演员用呼吸节奏控制表演张力。吴倩蓉老师用“玫瑰”点亮创意:“你们将物品拟人化的处理,让故事有了童话般的诗意。”这场即兴演出最动人的,正是那些“未完成的美”——忘词时同伴即兴补位的默契,即兴加入却成为点睛之笔的小动作。在这里,每个青涩的表演都是珍贵的“第一次”,每次失误都成了故事的独特注脚。正如青春本身,正因为不够完美,才显得如此真实动人。


永不落幕:聚光灯外无限可能
活动虽仅一小时,却为参与者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主持人用温暖而有力的话语为活动画上句号:“聚光灯会熄灭,但属于你们的人生剧场永不落幕。今天我们用一小时改写剧本,而未来,你们要用一生去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戏剧影视学院林西康老师表示:“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又像一扇窗,让我们看见更多可能。今天的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戏剧影视学院未来将持续推出更多有意义的艺术活动,助力青年在艺术表达中探索无限可能。正如活动海报上所写:“你的故事,值得被看见;你的人生,值得被书写。”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编剧、导演和主演。
撰稿 :蔡佳淇 张向琴
拍摄 :胡漪 陆炼
编辑 :蒲俊竹
初审 :张向琴
终核 :林西康
戏剧影视学院綦影艺术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