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戏剧影视学院

【戏影社团】反诈研究所3.0:来上才艺!反诈这块算是让你玩明白了

在AI技术深度渗透生活的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技术迭代升级,成为社会安全的隐形威胁,尤其对校园安全防线构成严峻挑战。戏剧影视学院反诈研究所深耕反诈宣传,在团綦江区委、綦江区反诈中心的长期指导支持下,于2025年6月4日联动重庆移通学院学生处,在瀛山图书馆广场推出“反诈研究所2025——反诈密码创意剧本游”沉浸式反诈体验日活动。

这场融合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叙事积淀与动画专业数字技术的沉浸式活动,以新生代热衷的“剧本杀+密室逃脱”为载体,重磅推出首部反诈主题剧本游《反诈密码:逃出KK园区》,将两年产教融合实践成果转化为十大反诈剧本的沉浸体验。从虚拟空间的诈骗话术解构,到现实场景的陷阱逻辑推演,让参与者在“初识陷阱—深陷迷局—智破困局”的叙事递进中,完成从反诈知识接受者到安全防线构建者的身份蜕变。

6大角色化身“反诈体验官”,在24名高能NPC的飙戏对峙中,解锁“误入诈途—反诈迷踪—逃生之路”的惊魂剧情:从AI换脸的虚拟陷阱到招聘合同的文字迷宫,从钓鱼短信的紫外解密到虚拟警情的话术拆解......紫外线灯、测谎仪、虚拟派出所等硬核道具轮番登场,9大诈骗场景如同连环谜题,让参与者在“被追捕的心跳加速”与“破谜题的脑力狂欢”中,沉浸式破解AI诈骗、公检法冒充、网络赌博等新型骗局的底层逻辑,体验一场“演技与智商齐飞,反诈共趣味一色”的安全攻防实战!

虚拟迷局初陷记

化身“林小阳/苏雨菲”,在AI换脸技术打造的“虚拟网恋”场景中,通过紫外线灯解密带荧光涂层的诈骗短信,识破“网友”的虚假身份。

面对“境外高薪”诱饵,需从合同文本的错字、异常链接中识别陷阱,稍有疏忽,便会“瞬间身价秒涨40万”,成为KK园区任人宰割的“猪仔”。

赌债迷笼困局

扮演“陈昊”陷入网赌陷阱,可操纵的骰盅每一次转动都暗藏算法骗局。NPC扮演的放贷打手用“手铐”将“赌徒”带入“非法放贷公司”,在反诈体验官在侥幸心理驱使下签署陷阱合同,最终被困于“反诈八角笼”,直观感受赌债循环的致命逻辑。

智破迷局大逃生

变身“心灵捕手叶晴”接受测谎挑战,在真假警察局场景中通过荧光标记对比警服细节、拆解冒充公检法话术。用反诈弓箭击碎“杀猪盘”等诈骗关键词,通过10道反诈知识问答“金钟罩”考验,最终凭借地图破解逃生密码,完成从受骗者到反诈者的身份逆袭。

反诈体验官在“虚拟迷局初陷”以AI换脸、紫外线解密破解网恋与合同陷阱,在“赌债迷笼困局”用机械骰盅与NPC压迫演绎网赌操控逻辑,在“智破迷局大逃生”融合测谎仪、警服荧光标记等多感官互动......24名NPC全流程还原诈骗产业链,通过表情、台词、肢体语言增强沉浸体感。通惠派出所余燕妃警官客串“真假警察局”,结合一线经验拆解“冒充公检法诈骗”要点,指出AI技术加剧诈骗技术化风险。

活动结束后余警官表示:反诈研究所2025以“五感攻击”构建反诈神经反射,创新警校协同反诈宣传模式,助力大学生青年在数字时代以专业能力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活动尾声,反诈体验官们步入特别设立的“反诈档案室”,在泛黄档案盒中翻开缅北KK园区真实图片——运送电诈人员的汽车、业绩未达标的惩罚、监控记录下的压迫场景,将诈骗产业链的残酷本质直观呈现。不少体验官在“反诈研究所2025反诈密码创意剧本游”体验后的震撼后,再次被现实案例的沉重击中,真切感受到“诈骗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真实的人间悲剧”。

最后,反诈体验官们来到“反诈承诺书墙”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既是对虚拟角色“逃生”的纪念,更是对现实中守护自身与他人安全的郑重承诺。从沉浸式剧情中的“角色代入”到档案室里的“现实对照”,再到承诺墙上的“身份回归”,这场从虚拟到现实的认知闭环,让反诈意识从活动体验升华为青年群体的自觉行动,为“无诈校园”注入最鲜活的青春力量。

团綦江区委副书记朱泽东、綦江区反诈中心何容容、周纯真、通惠派出所反诈民警余燕妃、戏剧影视学院学工办主任曾玉娇一行深度参与活动全流程,与同学们一同感受校园反诈剧本游。

戏剧影视学院学工办主任曾玉娇提到:此次活动深度结合学生专业特长与学生兴趣爱好,以AI技术的赋能反诈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专业实践,在兴趣爱好中感受多种多样的反诈宣传。同时活动不仅服务学校,也可以的走出的校园服务社会,让完满教育成为青年服务的强心剂。

綦江区反诈中心何容容体验活动后表示:现在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年轻人们也难以招架。突破传统宣传的单向灌输模式,通过艺术化表达让反诈知识从“说教”变为“体验”,完美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

团区委副书记朱泽东对反诈研究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团区委将不断打造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平台,促进学生校内实践成果与优秀的活动走出去,同时多方联动打造校内外资源平台,让反诈意识通过艺术载体浸润綦江每一处。

“反诈研究所2025——反诈密码创意剧本游”以专业的叙事解构与数字技术,构建融合剧本杀沉浸叙事、密室逃脱空间张力与艺术情感共鸣的反诈实践场景,通过NPC演绎、多感官互动及现实案例对照,推动参与者从被动接受反诈知识的“娱乐者”转变为主动破解骗局的“守护者”,探索出“专业赋能+沉浸体验+政警校联动”的反诈新秘方。

此次活动不仅是“政产学研”四方联动的反诈宣传创新范式,更彰显以专业底蕴赋能反诈宣传、用艺术思维激活安全教育的时代担当。

稍等!我们有话说

本次活动以沉浸式的剧本杀,再加上戏剧创意和互动解谜,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陷阱与反诈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活动中,一个个真实案例触目惊心,骗子手段层出不穷,从网络刷单到冒充公检法,稍有不慎就会掉入陷阱。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掌握了多种防骗技巧,如不轻信陌生信息、不随意转账,仔细确认合同细节等,更明白了保持警惕的意义。今后,我会将所学知识分享给身边人,同时提升自我防范意识,筑牢反诈防线,让诈骗无机可乘,守护好财产安全与个人信息。

——2024级软件工程17班简沪程


此次活动我饰演误入诈途掉入甜蜜陷阱中的成员,和部门的小伙伴负责刀疤强的台词,在活动现场我与伙伴们积极合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岗位,活动开始并积极宣传反诈骗的相关内容,从而使参与者能够更加准确理解,现场气氛热烈有趣。通过吸引参与者跳入甜蜜陷阱之中,并辅以讲解的方式进行让参与者能够快速掌握落款类的甜蜜陷阱,同时也希望参与者能吸取教训经验,不要拥有侥幸心理,并提升认知与批判性思维。

—————2024级动画1班蒋京利


举办了这么多场社团活动,反诈研究所是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最久的一场大型活动,为了让全校师生体验感更强,让反诈知识宣传到每位同学心中,在廖老师和主席的指导下,和部门的同事们精细地制作每一份物料,小到海报上的文字,大到活动现场的统筹,当参与者笑着讨论活动的诈骗套路,“疑似诈骗”咨询量上升——这些信号让我们意识到:成功的反诈不是让人人成为侦探,而是唤醒一种“善意的怀疑”:对诱惑多一分清醒,对“捷径”多一分敬畏。学生社团活动在一次次实战中获得了宝贵经验。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设计这样一场大型活动,我很庆幸能够在移通能参与并组织这场活动,收获颇丰!

——2023级戏剧影视文学2班邓雅文



撰稿 : 社团实践部

拍摄 : 戏剧影视学院社团实践部 影瞳新媒体工作室

编辑 :蒲俊竹

初审 :张向琴

终核 :林西康

戏剧影视学院社团实践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