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样板党支部创建】少年挺膺共筑中国梦,红色非遗传递爱国情——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2024年綦江区非遗主题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关注和热爱非遗,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2024年10月30日,团綦江区委、綦江区少工委、綦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綦江区沙溪小学、文龙街道沙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重庆移通学院綦河书院共同举办了“少年挺膺共筑中国梦,红色非遗传递爱国情”——2024年綦江区非遗主题活动。

活动当天中午13:00,在綦江区沙溪小学操场正式拉开帷幕。沙溪小学青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展现出对非遗活动的热爱与激情,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进入活动场地,与此同时,志愿者们也已将活动现场布置得井井有条,纸浆画、竹编画、烧箔画、锦鲤灯笼、京剧脸谱、剪纸和漆扇等非遗项目悉数亮相,各种传统手工让人应接不暇,彰显非遗魅力。

活动伊始,主持人简单地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随后,志愿者们带领同学们来到非遗展板前,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让他们深入了解非遗项目的起源、制作工艺及背后的文化寓意,让同学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在了解非遗文化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非遗作品。虽然他们之前并没有相关的手工制作经验,但在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和陪伴下,他们逐渐掌握了制作技巧,并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少先队员谢昱航小朋友兴奋地说:“我以前都没见过这个,没想到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废纸转化成为艺术品!”四(4)中队苏思琦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竹编是一种古老的传承工艺,竹编工艺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应将这种智慧传承下去,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当深刻理解先辈的精神,将其灵活地外化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将先辈的精神真正地传承下去。”

非遗与青年“双向奔赴”,共促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随着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陆续完成,活动也迎来了高潮。小朋友们手持自己的作品,依次上台展示,向台下的观众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青少年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纸”为媒·独具“浆”心——纸浆画成果展示

金箔轻舞·栩栩如生——金箔画成果展示

漆扇起舞·一世风华——漆扇成果展示

锦鲤灯笼·祥瑞满门——锦鲤灯笼成果展示

竹编非遗·巧绘美画——竹编画成果展示

京剧之韵·千年之美——京剧脸谱成果展示

活动最后,小朋友、老师和志愿者们一起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下了这难忘的一刻。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遗文化,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新生力量。

非遗传承进校园,匠心筑梦育新人,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本次綦江区非遗主题活动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引导青年准确把握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的青年成为非遗传承的主力军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未来我院将加大对非遗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培养非遗保护中“少年敢当”的青春精神和力量,使青年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使非遗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部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撰稿:涂凯 袁珠烨

供图:涂凯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