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小信说反诈】第9期 "校园网贷?青春不该被债务捆绑!"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校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着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然而,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有一些陷阱正悄悄向我们逼近,其中最为隐蔽且危害巨大的便是“校园贷”。为帮助我院青年学子树立正确消费观,筑牢金融安全防线,今天,小信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筑起反诈的坚固防线,守护我们青春的净土。

警惕!校园网贷陷阱:糖衣下的"债务炸弹"

你是否见过"零门槛""秒到账""分期无忧"的借款广告?是否因超前消费而心动?这些看似便利的网贷服务,实则是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

校园贷,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贷款服务。它通常以低门槛、高额度、快速放款为诱饵,吸引了许多急于用钱却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然而一旦踏入这个陷阱,高额的利息、复杂的还款条件以及暴力催收的阴影便会接踵而至,让许多学生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校园网贷的伪装,守护你的青春不"负债"!

网贷黑手:五步掏空你的钱包

1.精准渗透

诈骗团伙通过校园论坛、社交群组、兼职广告等渠道,以"助学金""创业扶持""消费补贴"为名,植入"无抵押低息贷款"话术,精准锁定经济压力大的学生群体。

2.虚假承诺

宣称"身份证即可借款""30分钟放款",刻意隐瞒真实年化利率。初期提供小额短期借款,制造"守信用就能轻松周转"的假象。

3.连环套路

当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时,诱导"以贷养贷",推荐更多非法平台。通过重复计息、服务费、逾期罚金等名目,使千元借款滚雪球至数万元。

4.信息绑架

放贷时强制获取通讯录、学籍信息。逾期后通过群发侮辱信息、骚扰亲友、伪造律师函等方式施压,甚至威胁上报征信系统。

5.黑产转化

将无力偿还的学生发展为"校园代理",或胁迫其参与洗钱、传销等违法活动,形成恶性循环。

校园网贷:青春难以承受之重

一、债务深渊:从“零花钱缺口”到“人生黑洞”

案例1:

某艺术学院学生小夏为购买摄影设备,在某平台借款1.2万元,约定“日息0.1%”。半年后因未还清本金,被引导至5个关联平台“以贷养贷”,债务累计达23万元。催收人员伪装成“法律援助”,诱骗其签署虚假还款协议,最终导致全家卖房还债。

案例2:

某高校大三学生因恋爱开销借款8000元,实际到账仅6800元(平台扣除“服务费”)。采用“砍头息+复利”计算,第3个月需还款1.9万元。被迫辍学后,在催收公司胁迫下成为“刷单洗钱工具”,现因涉嫌犯罪被立案调查。

二、信用崩塌:未来十年的人生“枷锁”

·隐形陷阱:

非法平台通过伪造“征信合作”协议,将逾期记录上传至地下数据黑市,导致学生毕业后在正规银行申贷时被系统自动拦截。

某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后,因学生时期网贷记录被政审系统标记为“高风险人群”而取消录用资格。

·社会性死亡:

催收公司通过AI换脸技术伪造“欠债不还”视频,在校园贴吧、班级群传播;

某女学生因借贷时被非法获取私密照片,逾期后遭威胁群发至亲友,引发重度焦虑症。

防诈指南:守护青春不"负债"

1.树立理性消费观

量入为出才是真时尚,拒绝攀比消费、虚荣消费,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记住:任何需要透支未来的"精致生活"都不值得追求

2.核实平台资质

查询银监会备案信息,警惕"无金融牌照""境外服务器"平台。正规贷款年利率不会超过24%。

3.筑牢安全防线

绝不外借身份证、学生证,谨慎授权通讯录。对于任何声称“低门槛、高额度、快速放款”的贷款平台,都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4及时寻求帮助

如果已经陷入网贷陷阱立即停止新借贷保留所有交易记录辅导员报告拨打96110反诈专线

小信在这里提醒大家: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不该成为不良网贷的牺牲品。让我们携手共建"无诈校园",用知识武装头脑,以理性驾驭欲望,让青春在阳光下自由绽放!

撰稿人:刘航宇

供稿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