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来,“考试论文包过”诈骗案件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受害者遍布各大高校与职业院校。当“轻松拿高分”“保过不挂科”等极具诱惑性的广告语在校园广告栏、社交平台肆意蔓延,当无数怀揣求学梦想的学生在“考试论文包过”的虚假承诺前心动犹豫,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现实:一场围绕考试论文的反诈之战,已经全面打响。此类诈骗不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经济利益,更对学术诚信和教育公平构成了巨大威胁,如何有效反诈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真题答案,考试包过”千万别信!组织考试作弊的三人被判刑
真题答案、考试包过、安全无风险?千万别信!钟某某、张某某、徐某某三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组织考试作弊,经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当地法院以犯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判处钟某某有期徒刑1年9个月,并处罚金1.3万元;张某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徐某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承办检察官介绍,被告人钟某某与张某某、徐某某联系,商议在2023年某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以作弊方式帮考生通过考试,牟取利益。三人一拍即合,约定由张某某、徐某某负责发布广告,招收有考证需求的考生,并向每个考生收取1.3万元至1.98万元不等的费用。钟某某则负责提供考试答案,让考生将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带进考场,以便在考试中接收钟某发送的考试答案,若通过考试,每人另外收取1.3万元。
“你们每人准备2部手机或智能手表,加入我们社交群内,到时候考试答案就发在群里。”考试前,钟某某等人对招收的23名考生“叮嘱”道。然而,考生们的作弊行为被监考人员发现。2023年9月24日,襄阳市人事考试院将该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该年此案移交至襄州区检察院审查办理。经查证,钟某某伙同张某某、徐某某共组织23名考生通过上述方式在考试中作弊,违法所得36万余元。另查明,钟某某还伙同徐某某于2023年5月在另外一项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组织考生采用上述方式进行作弊,钟某某共非法获利30万元。
随后,钟某某、张某某、徐某某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襄州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提起公诉。近日,当地法院对三人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专业代写毕业论文,安全保密,不过包退!”
费某向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报案,称在网上找人代写毕业论文,被对方诈骗资金共计2万余元。经询问得知,费某系今年毕业的大学生,2月份在网上看到代写论文的广告,想到自己正好有这方面的需求,遂加了对方微信,对方称缴纳1800元即可论文包过。但是,在费某支付了1800元后,对方又多次以支付论文查重费等理由要求费某继续打款,并称后续这些费用会陆续退还,费某深信不疑,先后多次转账,共计2万余元。
在转账2万余元后,对方仍继续以各种理由要求费某继续转账,费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锁定犯罪嫌疑人于某,并将其抓获归案。在侦查中发现,于某实施了多起代写论文诈骗,共计诈骗资金人民币四十余万元,其中一名被害人甚至被骗二十余万元。
近日,崇川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于某诈骗一案,并当庭宣判,于某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向被害人退赔所有违法所得。在此,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寻找 “枪手”代写、代发论文,不仅是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还极易落入诈骗陷阱,得不偿失。

打击“考试论文包过”诈骗,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学院与学生需携手共进,持续开展反诈教育,让诈骗分子无缝可钻,共同守护学术净土,维护教育公平正义。
撰稿:林佳琪
图片来源:Baidu.com
编辑:杨阳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