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老人们更好的感受清明传统美食的魅力。2025年4月2日,纸鸢计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开展了“清明遇青团,寻味传统时”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志愿者们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体验,还通过亲手制作清明节特色食品——青团,让老人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过往的节日习俗,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这样的活动也促进了代际交流,让年轻一代的志愿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老一辈的文化传统,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传承:视频讲解与知识问答
活动伊始,志愿者搀扶老人有序入座,通过大屏幕播放原创清明节文化短片。视频以动画形式生动演绎介子推传说、寒食节起源,穿插各地清明习俗实景:江南烟雨中的青团制作、北方孩童奔跑放纸鸢、闽南家庭围坐卷润饼……镜头最后定格在艾草青团的制作特写上,从采艾、榨汁到蒸制,展现“一口青团一口春”的诗意画面。志愿者手持话筒同步解说,老人们频频点头。
随后的知识问答环节掀起小高潮。“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叫什么呀?”“寒食节禁火,咱们该吃什么传统食物?”志愿者用生活化的语言提问,老人们争相抢答。


巧手制青团:传统技艺体验
“青团粉要慢慢加,揉面像搓衣裳一样用巧劲。”带上一次性手套的志愿者化身“厨艺老师”,将青团制作分解为“调、揉、包、搓”四步。考虑到老人动手能力,支队特别改良工艺:提前备好半成品青团粉,在养老院阿姨的帮助下,揉出了可可爱爱的面团。志愿者和老人们闲聊着,在爷爷奶奶和阿姨的指导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盘子里终于摆满了一个个小青团。


烟火话家常:共品春日滋味
蒸笼雾气袅袅升起,志愿者与老人围坐闲话家常。“我年轻的时候在大队和姐妹们采艾草,满山绿得像泼了颜料……”奶奶的回忆引发共鸣,老人们纷纷分享扫墓踏青、挖野菜、编柳帽的往事。随着青团出笼,志愿者贴心将青团切成小块,方便老人食用。咬一口碧玉般的团子,艾草清香弥漫舌尖,爷爷奶奶们连赞:“甜而不腻,好吃!”


本次活动以青团为纽带,我们通过亲手制作青团这一充满趣味与仪式感的活动,让老人们在揉面、包馅、蒸煮的过程中,重拾传统技艺,拉近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春日里,留下一段关于清明、关于美食、关于传承的温暖记忆。志愿活动虽结束,但关爱老人,传递社会温暖无止尽。让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吸引更多人关注养老事业。

撰稿:佟妍
供图:唐妮 方莉娜
编辑:杨阳
初审:张静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