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重庆移通学院的林荫道上,“爱心工坊公益市集”在春日的暖阳中悄然开张。展台上志愿者们摆满了精心准备的石膏玩偶、手绘扇子、遮阳草帽等义卖品,每一份义卖品都附赠一张由特殊教育学校儿童亲手绘制的画作——笔晕染的向日葵朝着太阳咧嘴笑,贴纸拼贴的幻想世界里鲸鱼在云朵间游弋。
“买一份手作,就能带走‘星星的礼物’!”志愿者向驻足的学生介绍时,特意举起画纸,画中歪歪扭扭的云朵正咧着嘴笑。一位驻足的学生轻轻抚摸帆布包上的涂鸦:“这些画里有种笨拙的真诚,像孩子们踮着脚在和我说话似的。”活动负责人表示,附赠画作的初衷是让每一份善意都换回“星星的礼物”,“他们用画笔表达的世界,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带着市集上收集的温暖期许,4月16日,志愿者们走进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室里,20余名“感官探索导师”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多维度感知奇遇。
神秘触觉挑战:指尖上的奇妙世界
“摸摸看,猜猜袋子里藏着什么?”活动从“触觉盲盒挑战”拉开帷幕。孩子们戴上卡通眼罩,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指尖轻轻滑过装满棉花、绿豆的密封袋。当触碰到蓬松的棉花时,有的孩子露出惊喜的表情;摸到硬实的绿豆时,则会反复摩挲,随后悄悄地对志愿者说:“像外婆煮的八宝粥!”。每当猜出正确物品,志愿者便送上寓意“永不跌倒”的不倒翁玩具,这既是奖励更是鼓励。“触觉是孤独症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通道,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互动,帮助他们建立对材质的具象认知。”活动负责人介绍道。


彩色光影盛宴:追逐墙上的萤火虫
窗帘缓缓拉上,教室瞬间变身“光影实验室”。志愿者手持三色投影灯,红色与蓝色光影交织成紫色星云,绿色光斑如萤火虫在天花板飞舞。“是绿色!和小草一样!”孩子们指着跳跃的光点欢呼。小萱伸手试图抓住光影,却在指尖触到墙壁时咯咯笑起来。活动尾声,每个孩子都收到卡通拼图——支离破碎的卡片拼凑完整时,背面浮现出卡通角色憨态可掬的笑脸。“想让这份光一直留在他们记忆里。”志愿者轻声说道。

动物声音密码站:听见森林的悄悄话
“哞——猜猜这是谁在叫?”志愿者双手比六举过头顶模仿动物叫声,孩子们则瞪圆眼睛大喊:“奶牛!”。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盯着志愿者姐姐,从狮子的“嗷呜”到大象的闷吼,教室里笑声与模仿声此起彼伏。答对的孩子收获了印有动物图案的奶糖,答错的孩子则收到小动物贴纸作为“加油奖励”。
在主持人志愿者演示完后,其他志愿者拿着三到四张动物卡片给孩子们辨认。志愿者们耐心引导,孩子们认真思考,积极说出自己的答案。这场游戏不仅是认知挑战,更让许多孩子第一次主动拉住志愿者的手,指着卡片追问:“这个呢?这个叫什么?”


尾声:在舞蹈中种下星光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共同跳起了舞蹈。欢快的音乐响起,志愿者们在老师播放的视频前陪伴在与孩子们身边,与孩子们一起舞动。尽管动作生涩,但孩子们和志愿者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真诚。在舞蹈中,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心紧紧相连,温暖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校园。这场特别的舞蹈,不仅是一次欢乐的互动,更是爱与陪伴的生动诠释,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来自志愿者们的关爱。

这场链接重庆移通学院与特殊教育学校的“感知奇遇”,不仅用棉花、光影和模仿秀为孩子们推开认知世界的窗,更让孩子们的画作穿过校园围墙,化作星光照亮更多人的心。正如活动初心“用爱搭建感知的桥梁,让每个生命都闪耀独特光芒”——这正是移通志愿者们坚守的初心,也是全社会对孤独症群体最温暖的承诺。

撰稿:曹燏迎 肖蓉
供图:陈袁媛
编辑:杨阳
初审:张雪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