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14:00,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城南小学,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春分节气,为他们带来了一段充实欢乐的时光。本次活动旨在普及春分知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伊始,主持人李欣瑶以生动讲解带领同学们走进春分文化的世界。她从“昼夜均分”的自然规律切入,通过“竖蛋迎春”的趣味现象引发孩子们的好奇,随后以春分三候——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为脉络,将候鸟迁徙、春雷萌动等物候特征娓娓道来。在展现节气与农耕文明的关系时,主持人不仅讲述了农时谚语“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深意。当投影幕上出现孟浩然“春眠不觉晓”的诗句时,课堂氛围达到高潮,孩子们争相背诵自己学过的春日诗篇,清脆童声里激荡着传统文化的回响。


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活动通过三大实践板块深化认知。第一环节中,志愿者们首先演绎了《春分》手势舞,随着“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的旋律,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模仿志愿者舒展的肢体语言。当手势定格成“放纸鸢”的造型时,课堂里顿时响起欢快的掌声。


随后进入创意绘画时间,志愿者们为每位学生分发了绘画工具。主持人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将观察与想象结合。有的用蜡笔勾勒出破土而出的嫩芽,有的用水彩晕染出烟雨朦胧的梯田,志愿者们在画架间穿行指导时,发现不少作品都融入了刚学到的节气元素:斜斜的电线杆上栖着归来的燕子,田间竖着象征春分的彩蛋。



活动尾声的巩固环节再现高潮。当《春分》乐曲再度响起,孩子们已然能娴熟地随节拍舞动,手腕翻转间划出流畅的节气韵律。伴着“从来今日竖鸡子”的吟唱,窗外的春光与室内的笑靥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以青春化的表达方式完成了代际传递。


本次“春分之歌,绘色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春分文化的窗口。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同学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传统节气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期待通过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校园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撰稿:王艺璇
供图:王思怡 向诗琪 廖钦清
编辑:任浩
初审:张静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