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小青柠”党员在行动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走进七彩幼儿园,为65名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教育实践课。通过沉浸式游戏、艺术共创与集体宣誓,志愿者们以童趣化、场景化的方式播撒环保种子,助力“地球小卫士”的成长启航。


活动伊始,志愿者以“垃圾怪入侵地球妈妈”的趣味情景导入开启活动。地球妈妈的身上满是被随意丢弃的塑料瓶、垃圾袋,污染了森林与海洋,孩子们被生动的画面深深吸引,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垃圾会变成怪物?”“我们怎么打败它?”
志愿者随即抛出问题:“如果垃圾会说话,它们最想住进哪个颜色的家?”孩子们争相回答“蓝色是可回收”“红色是有害”,稚嫩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分类知识的初步认知。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通过具象化表达,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场景,为后续活动奠定了认知基础。



“预备——开始!”随着志愿者一声令下,7支身着不同颜色队服的小队冲向“垃圾大树”展板。孩子们踮脚摘下“香蕉皮”“废电池”“旧报纸”等卡片,小跑至对应垃圾桶前,一边踮脚张望分类标识,一边用稚嫩的童声讨论:“这个应该放绿色垃圾桶!”“不对,废电池是红色的!”
比赛过程中,一名小男孩将“废旧灯泡”误投进“厨余垃圾”,志愿者立刻蹲下身,用口诀引导:“灯泡玻璃脆,有毒要防备,红色垃圾桶才是它的家!”孩子们在失误中反思,在纠错中强化记忆。三轮比拼后,原本杂乱的“垃圾大树”被清理一空,孩子们举着分类正确的卡片欢呼雀跃,环保知识悄然扎根于心。



如果说分类赛是脑力挑战,那么“水滴保卫赛”则是对体力和耐心的双重考验。孩子们手持盛满水的纸杯,在“障碍迷宫”中迂回前行,既要保持平衡避免洒水,又要争分夺秒完成任务。
“水是生命之源,但每一滴都来之不易。”志愿者在赛后讲解道。通过模拟干旱地区运水场景,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水资源的珍贵,纷纷表示“以后洗手要开小水”“喝不完的水要带回家浇花”。




在“地球长卷”绘制环节,孩子们化身“环保小画家”,用彩笔勾勒心中的绿色家园。有人画下蓝天白云下牵手种树的小朋友,有人画下美丽的未来,更有孩子将游戏中的“垃圾大树”改造成开满花朵的智慧树。
“老师你看!我画的是会飞的垃圾桶,它能把垃圾自动分类!”一名小男孩骄傲地展示作品。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将游戏中的知识融入创作,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环保行动以诗意与温度。


“我承诺:节约水电不浪费,人走灯灭记心中;垃圾分类四色桶,认清标志不混乱;爱护花草和树木,垃圾绝不随地丢;环保行动天天做,我是地球好伙伴。”活动尾声,孩子们右手握拳,在志愿者带领下庄严宣誓。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操场上空。


展望未来,“小青柠”党员在行动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将继续深耕环保教育领域,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党员志愿者们也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投身环保志愿服务,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环保的种子,让环保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为守护地球的未来贡献更多的党员力量。
撰稿:杨阳
供图:王雨馨 田佳雪
编辑:杨阳
初审:任超群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