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劳动节与五四青年节的热烈氛围中,“拥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于2025年5月14日走进重庆市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启“‘星’手串珠,从星粒到星河”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恰巧三天前刚历经母亲节,孩子们将劳动成果赠与母亲,作为温馨的添彩。这场以彩色珠串为纽带的暖心行动,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触摸节日温度,用指尖创意串起爱与成长的璀璨星河。

劳动启智,双节文化织就心灵画卷
活动在《劳动最光荣》的旋律中缓缓展开,志愿者们以图文故事与实物互动为画笔,在孩子们眼前勾勒出双节与母亲节的文化轮廓,“劳动节的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幸福,五四青年的奋斗精神就像闪亮的星星,而妈妈的爱如同康乃馨般温柔绽放。”当志愿者举起串有五角星与康乃馨的珠串样品,阳光穿过彩色珠子,在孩子们的笑脸上投下斑斓光影。“看,这些珠子能变成你们想送的任何心意。”志愿者边用拇指与食指轻捏珠子演示,边温柔提醒“慢慢来,别让星星跑掉”,瞬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

巧手串珠,童真笔触绘就情感星河
分组创作时,志愿者们化身“星芒守护者”,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轻轻推开创意之门——小明用珠子反复排列,拼出一条红金项链,“这是给环卫阿姨的,她每天扫落叶很辛苦。”小雨将粉色康乃馨珠子与银色铃铛串联,贴在耳边听响,“妈妈听见这个声音,就知道我在想她。”内向的小林则默默用蓝黄珠子堆叠出渐变手链,指着最大的珠子说:“这是志愿者姐姐的眼睛,像太阳一样亮。”
当孩子们举起作品分享时,稚嫩的声音里流淌着最纯粹的情感“送给同桌,因为他教我系鞋带”“送给老师,她的头发像珠子一样漂亮”。志愿者们手腕上突然多了许多“彩虹手链”,尽管穿线歪扭,却比任何珠宝都更珍贵——那是孩子们用全心交付的信任。


感恩传递,无声行动诠释劳动真意
创作尾声,一场自发的“星星交换仪式”悄然上演——小鹏踮脚为志愿者戴上自己做的“勇气手链”,腼腆的说出“谢谢”;小薇将串着彩色珠子的头饰戴在同桌头上,用含糊的声音说“好朋友”。最动人的画面出现在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主动围向散落的珠子,用小手一颗颗捡起,放进对应的收纳盒里。有的孩子甚至模仿志愿者的动作,把绳子绕成整齐的线圈——这些曾被认为“需要照顾”的孩子们,正用认真的模样,重新定义着“劳动精神”的内涵。


青春聚力,志愿微光汇聚成长星河
“你看,他们串的不是珠子,是对世界的感知与热爱。”特教学校的老师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模样感慨道。宣传组的镜头里,有孩子第一次完成作品时的惊喜眨眼,有志愿者与孩子额头相抵讨论配色的温馨瞬间,更有满室珠串闪烁如星河的温暖场景。这些画面不仅是活动的记录,更是特殊教育与劳动教育碰撞出的火花。
当五月的微风拂过校园,孩子们手中的珠串仍在阳光下闪烁。它们串起的,是五一劳动节的实干精神,是五四青年的担当情怀,是母亲节的感恩心意,更是属于每个孩子的独特光芒。正如志愿者手册里写的:“在我们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当他们学会用双手创造,便是星河初亮的时刻。”

撰稿:王滢雪 曹燏迎
供图:曹燏迎
编辑:杨阳
初审:张雪
复审:田园园
终审:张倩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