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数商志愿】搭建桥梁,赋能教育——数字经济商学院“让‘爱’流动起来”公益环保回收志愿活动第一期圆满结束

为助力偏远地区儿童教育公平,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与民族文化传承,5月21日,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影动夕阳”“彩虹七巧”“纸鸢计划”“乐动童年”四大志愿服务专项支队联合发起“让‘爱’流动起来——公益环保回收志愿活动第一期”。活动以“知识传递+环保实践+文化赋能”为路径,聚焦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木厂镇马西小学儿童成长需求,通过公益行动探索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融合新模式。

活动现场人声鼎沸,四大回收区域热闹非凡。书籍回收区“墨香传情,书润童心”的角落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仿佛一座知识的殿堂。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穿梭其间,或低头翻阅,或相互讨论,精心筛选课外读物。300余册国学诗词、科普杂志等优质书籍整齐堆放,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捐赠者们或认真挑选书籍,或低头书写祝福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乡村孩子的深切关怀。

玩偶回收区“玩偶相伴,温暖童年”同样温情满满。捐赠者们带着各式各样的毛绒玩具,如熊大熊二、哆啦A梦等,亲手递给志愿者,并填写《爱心玩偶信息卡》。志愿者们则细心地将玩具分类、消毒,戴上口罩和手套的他们,动作专注而认真,确保每一个玩具都能干净、安全地送到孩子们手中。消毒后的玩具附上温馨的寄语卡片,承载着满满的祝福。

文具和体育用品区也是人头攒动。捐赠者们纷纷拿出闲置的文具和体育用品,崭新的笔记本、彩色的画笔、篮球足球等整齐排列。志愿者们忙碌地整理、分类,并贴上标签,这些“梦想补给站”和“活力因子”将为乡村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色彩。

民族手作公益区更是别具一格。在“五彩糯香,童心传爱”区,参与者们围坐一起,用彩泥制作苗族五色糯米饭手工艺品。他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示范,然后动手制作。彩泥在双手间灵巧地揉捏、塑形,不一会儿,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就呈现在眼前,憨态可掬的小熊猫、精致小巧的糯米饭团,无不展示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童绘月琴·爱传彝乡”非遗美育区则充满了艺术气息。学生们拿起画笔,在月琴上绘制彝族纹样与自然元素。他们或低头沉思,或相互交流,或认真描绘。月琴上,彝族的太阳纹、羊角纹等图案逐渐呈现,与自然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作品将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马西小学的孩子们,以艺术的力量赋能乡村美育。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物资捐赠,更是一场深刻的环保教育实践。重庆移通学院还将与马西小学建立长期帮扶机制,为乡村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活动现场,参与者们纷纷表示,通过亲手制作手工艺品和参与公益活动,深刻体会到了公益事业的深远意义。此次公益环保行动也引起了校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高校联动社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又一典范。

撰稿:邱梦

摄影:谭喜爱 任渝娇 刘书均

初审:张静

复审:田园园

终审:张倩

数字经济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