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数商志愿】恰逢迎双节,“星”趣黏土——记数字经济商学院“拥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星语心愿:用爱点亮星星的孩子”系列专项活动第六期

6月4日,重庆市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被五彩粘土与斑斓颜料点缀得童趣盎然,由“拥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主办的“恰逢迎双节,‘星’趣粘土”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此温馨开展。10余名志愿者化身“艺术陪伴导师”,与孩子们共同用黏土搭建节日桥梁,在端午与六一的双节氛围中,传递爱与温暖,解锁创意与成长。

黏土初体验:指尖魔法与耐心陪伴

“黏土初体验”环节,志愿者们手把手示范黏土塑形技巧。“先把黏土揉成圆球,像揉汤圆一样轻轻转圈圈……”志愿者蹲在孩子身边,用温热的手掌包裹着孩子的小手,耐心引导黏土从扁平变成立体。

现场采用“一对一+小组互助”模式,通过协作方式降低操作难度。“你看,这样轻轻压出花纹,小粽子就有粽叶的纹路啦!”志愿者一边示范,一边用工具在黏土上刻出细密的线条,身旁的孩子专注模仿,眼神中透露出认真与投入。

黏土创作坊:协作分享与情感联结

当屏幕闪现融合双节元素的黏土范例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被点亮——戴着蝴蝶结的“卡通粽子”、缀满糖果贴纸的“六一蛋糕”。志愿者趁机引导:“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粽子,它是什么样子呢?”“我要给粽子戴星星皇冠!”“我想做会发光的汉堡粽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想法,教室里洋溢着童真的热情。

自由创作阶段,教室变成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工坊”。志愿者们陪伴在孩子们身边,时而递上工具,时而用手势引导构图,更多时候只是静静陪伴,用微笑和点头给予肯定。看着孩子们认真构图的模样,志愿者感慨:“他们的世界比我们想象中更细腻、更有秩序。”

作品展示:定格美好与自信绽放

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孩子们高举作品走上“展示台”。志愿者们用手机记录下每个孩子的高光时刻:有的孩子踮起脚尖,让黏土龙舟“航行”在镜头前;有的孩子轻轻抚摸着自己的“星星粽子”,嘴角扬起甜甜的微笑;还有的孩子主动牵起志愿者的手,邀请他们一起合影。

“三、二、一!”随着快门声响起,一张充满爱的大合影定格了这场温暖的相遇。照片中,孩子们的作品色彩斑斓,志愿者的笑容真挚动人。“黏土创作不是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艺术陪伴,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看见’的快乐,都能自信地说‘这是我做的’。”

温暖回响:黏土之外的心灵对话

活动尾声,志愿者看着彼此衣袖上的颜料笑言:“这是今天的‘艺术勋章’。”这场2小时的陪伴,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节日温暖,也让志愿者读懂——关爱不是单向给予,而是蹲下来用平等视角倾听。正如志愿者日志所写:“当孩子们喊着‘看我做的’,我们看到了被尊重的光芒。黏土会风干,但爱不会——这或许就是志愿精神的意义。”

未来,“拥抱星星的孩子”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将继续深耕特殊群体关爱领域,通过创新形式让更多“星星的孩子”在爱的陪伴中绽放光芒,让志愿精神如同黏土上的星星贴纸,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力量。


撰稿:曹燏迎 肖蓉

供图:曹燏迎 陈涛 徐梦

初审:张雪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