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652名学生开展期末复习行为专项调研。数据显示:95.55%学生认可复习必要性,但存在显著群体差异;72.7%学生单学期复习科目超过5科,时间管理与复习策略亟待优化;42.64%以"及格"为目标的功利性倾向值得关注。研究发现,课程负荷过重、注意力分散构成主要障碍,而"临时抱佛脚"现象揭示应急性复习模式普遍存在。报告提出构建分层分类复习支持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等对策建议,旨在提升复习效能与人才培养质量。
一、调研概述
(一)调查对象
覆盖全院学生,其中大一占比71.17%,大二16.87%,大三11.96%,样本兼具广泛性与梯度性。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研通过网络匿名调研报告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652份,数据真实可靠
(三)调查目的
聚焦大学生期末复习行为特征,解析时间分配、策略选择、压力应对等关键维度,为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四)调查内容
涵盖复习规划、方法选择、困难障碍、动机强度等11项核心指标,采用李克特量表与排序题结合的复合测量方式。
二、调研结果分析
1.时间规划失衡
59.97%学生选择考前一周启动复习,31.9%提前一月规划,"突击型"复习占比超六成,仅8.44%学生能保证全天候复习,39.26%日均投入不足3小时。

2.认知负荷超载
72.7%学生单学期复习科目≥5科,超过绝大部分同学预期承载量,76.07%学生认为"课程太多难以消化"是首要障碍,印证"知识过载"现象普遍存在。

3.目标导向分化
42.64%学生以"及格"为底线目标,35.74%追求80分以上,9.36%尝试冲击满分(表1)。动机排序显示:"避免挂科"(综合得分3.22)显著高于"知识掌握"(3.64),折射应试思维主导。

4.策略有效性不足
64.72%依赖"反复阅读",74.23%采用"笔记整理",但仅有42.48%自评复习效果"较好"。60.28%学生承认存在"时间管理失当",暴露学习方法论缺失。

5.身心压力突出
63.04%学生感受到"一定压力",27.76%报告"压力很大"压力源前三位依次为:成绩负面后果(43.02%)、自我期望落差(32.08%)、同伴竞争(12.63%)。

6.环境支持薄弱
60.28%学生认为"缺乏有效复习指导",48.62%依赖网络资源弥补课堂不足。仅21.47%学生选择"向教师请教",反映师生互动频次不足。

三、优化路径建议
(一)构建分层分类复习支持体系
1.推行"学业发展导师制",针对不同学科特点设计阶梯式复习方案。
2.建立"知识图谱"共享平台,整合章节重点、易错题型与真题资源。
(二)深化教学供给侧改革
1.实施"课程容量预警机制",单学期理论课上限调整为4门/生。
2.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将20%课时转化为在线自主学习模块。
(三) 强化压力管理体系
1.开设"考试焦虑干预工作坊",运用正念训练缓解情绪困扰。
2.建立"学业预警-帮扶"闭环机制,对连续两科不及格学生启动个性化辅导。
撰稿:席仁卿
供图:数字经济商学院
初审:王凤
复审:田园园
终核:张倩
数字经济商学院学生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