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方言传承与乡土文化传播,“乡土声音博物馆”之方言味道集市第一期活动于9月10日16:00在玉棠书院扎堆朋辈交流空间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方言为纽带,以美食为载体,为参与者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乡土文化体验盛宴。

活动现场,“方言食谱‘传声筒’”环节率先拉开帷幕。同学们按座位组队,每组抽取“方言食谱卡”,卡上是用方言标注的某道菜制作关键,像“多搁点辣子,炒到出香”“火候要小,慢慢煨”等。组内首位同学看卡后用方言小声传递,最后一人用普通话说出“食谱要点”,再按与原卡内容的接近程度计分。现场氛围热烈,同学们在方言传递中,既感受了方言的独特韵味,又了解了美食制作的诀窍。

紧接着的“方言菜名‘猜猜乐’”环节同样精彩。工作人员提前收集了四川“夫妻肺片”、广东“煲仔饭”等15 - 20道不同省份的特色家常菜,将菜名的方言发音和对应菜品图片依次投影在屏幕上。全场同学踊跃举手抢答,说出菜的普通话菜名及可能来自的省份,回答正确即可积一分。同学们在抢答过程中,不仅认识了各地美食,也对不同方言的发音特点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在“各地美食分享”环节,被随机抽取的同学,读出自己写的30字左右关于美食的方言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要介绍美食的做法和口味。有同学用东北方言分享锅包肉,“这锅包肉啊,得把肉片挂糊,搁油里炸得金黄,再浇上酸甜的汁儿,老好吃了”;还有同学用粤语分享肠粉,“肠粉要选米浆,蒸得薄薄的,加上酱油、虾仁,好味到爆”,让大家在方言的抑扬顿挫中,仿佛尝到了各地美食的独特风味。

最后的明信片交换”环节,同学们拿起明信片,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喜爱的美食,还写下一段关于美食或方言的感悟,写完后大家随机抽取。一张张明信片,承载着同学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乡土文化的眷恋,在交换中,大家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情感。在欢声笑语中,活动渐渐接近尾声,数字经济商学院社团板块指导老师李巧莹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致辞,并表示能看到大家精心准备的家乡特色美食介绍而欣慰,希望通过这“美食次活动让更多同学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方言和美食文化。



本次活动以“声音+味道”的创新形式唤醒了大众的乡土记忆,搭建起方言文化传承的鲜活平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近方言、了解乡土美食文化,有力推动非遗文化融入日常,进一步筑牢大众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为乡土文化的当代延续注入持久活力。后续,学习部还将推出更多丰富活动,持续助力乡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撰稿:李涵
供图:叶晨钰
初审:钱蕊
复审:李巧莹
终审:田园园/张倩
数字经济商学院团总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