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数商反诈】小商说反诈第28期:虚假贷款、冒充客服、刷单交易被骗

“低息贷款”“客服主动服务”“高额刷单返利”……这些看似诱人的信息,实则为诈骗分子精心设置的陷阱。

案例1:假装平安银行客服,让人信以为真

2025年10月29日,江苏常州任女士接到自称“平安银行客服”的电话,称其有“低息贷款额度待激活”。添加对方微信后,她被诱导下载虚假“平安好贷”APP,并以“贷款验证金”“解冻费”等名义分7次转账8万元,对方还以“违约担责”相威胁。事后任女士发现APP无法打开、对方失联,方知被骗。

案例2:伪装天猫客服来电,让人误以为真

2025年10月25日,江苏常州刘女士接到自称“淘宝天猫财务”的来电,称其账号被误标为“代理商”,不取消将每月自动扣费,并发送伪造的官方文件。刘女士在对方远程指导下分三次转账13.83万元,后经联系官方客服才确认被骗。

案例3:QQ 刷单陷阱!高倍返利让人误局

2025年10月30日,张先生在QQ看到“刷单返利”广告,被诱导安装“嗨米”软件。初期小额试单获返现110元,后参与“高级任务”累计支付1.4万元,对方以“数据异常”“需补做任务”为由拒绝返利,最终无法联系。

小商提醒:

防范诈骗需牢记这些准则

1.拨打110或前往当地派出所:详细说明被骗经过、涉及金额、骗子信息及保留的证据,警方会出具《受案回执》,这是后续维权的重要凭证。

2.配合警方调查:如实回答警方询问,若有需要,协助进行笔录、证据提交等工作,以便警方尽快开展侦查。

3.拨打银行客服热线:快速冻结银行卡或信用卡,阻止骗子继续转账。若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立即登录官方APP冻结账户或挂失。

4.保留交易凭证:截图保存转账记录、聊天记录、骗子账号(银行卡号、手机号、社交账号等)、涉诈APP或链接等证据,这些是后续报警和追损的关键。

数商朋友们要记牢:守护自身 “钱袋子”,得从每次碰到陌生信息时“多问一句是否属实、多想一步是否合法”的审慎之举开启。全民反诈,你我一同筑牢安全防线!


撰稿:龙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初审:罗垚

复审:任超群

终审:黄灿

数字经济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