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

【数商志愿】哇塞!“梭梭青苗”在民勤“种”出超燃实践成果! ——“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2025盛夏成果全景呈现

2025年盛夏,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商学院“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跨越1400公里,赴甘肃民勤治沙一线开展八天社会实践。团队以青春汗水浇灌沙漠,在大漠种下绿色希望,赢得全国赞誉,谱写从实践到荣誉、从担当到传承的青春篇章。


篇章一:荣光加冕,青春赞歌传四方

从央视到山城:青春镜头定格民勤“生态奇迹”

团队事迹荣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大型纪录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在国家级平台上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在央视的镜头下,他们挥锹铲土、穿行沙海、聆听故事的每一个瞬间,都化作了“绿水青山”最生动的注脚。此次聚焦不仅是对团队的肯定,更是将他们的青春故事汇入了国家发展的壮阔洪流,成为“美丽中国”画卷上最亮眼的一抹青春色彩。

此外,团队拍摄的视频被《重庆日报》“理想青年”专栏以“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民勤沙漠深处的生态奇迹”为题发布,进一步将民勤的故事从大漠深处传递到山城内外,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共鸣。从央视的宏大叙事到地方媒体的深度聚焦,团队的影响力不断叠加,持续激发着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与热情。

媒体“放大镜”下,青春故事激起生态保护“千层浪”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赢得了媒体的广泛瞩目与深度聚焦。从《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权威媒体到众多地方主流平台,超过30家媒体相继刊发了100余篇报道,全网总浏览量突破40万次,成功将这群青年在民勤沙海的青春故事,传递到了千家万户。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活动的传播半径,更如同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践故事变得具体可感,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热情与共鸣,促使更多人从关注者转变为行动者,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真正实现了从个体实践到社会动员的价值升华。

以土地之名,镌刻青春的温暖与担当

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感谢信,承载着民勤大地最真挚的情感,也印证着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信中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字字千钧。它不仅赞扬了实践团治沙助农、传承文化的具体行动,更将这份肯定升华为对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深情期许。这封感谢信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瞬间照亮了成员们的心房,它让“美丽中国”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口号,而是化作了手中沉甸甸的温暖与责任。这份来自土地的认可,比任何奖杯都更具分量,已然成为他们青春里最珍贵的烙印,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实践理论共舞,团队学术硕果盈枝,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彩

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汇点上,团队收获了沉甸甸的学术硕果。团队以生动笔触记录实践的纪实稿件,被收录于《志愿青年学刊》2025年8月刊;而深入剖析、见解独到的调查稿件,则荣登同年10月刊。这不仅是团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力证,更标志着他们的实践成果已成功转化为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稿件在后续评优中脱颖而出,分获优秀奖与二等奖。同时,数字经济商学院党总支书记任瑞娟副教授、辅导员兼心理专项岗张静老师及校团委综合事务中心主任后玉良老师,凭借悉心指导与专业引领,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这些学术成果意义非凡,既是对团队实践的深度总结与升华,也为后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范例,激励着更多人在相关领域探索前行。

双誉加身,团队以青春担当绘就时代画卷

汗水浇灌荣誉,奋斗谱写华章。团队的辛勤付出,赢得了从校内到全国的广泛认可。他们以双校区第一的佳绩,将校级优秀团队、优秀调研报告、优秀项目三项荣誉尽收囊中。更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接连斩获第七届“绿色引航”与第二届“青爱的杭州”两项国家级优秀实践团队殊荣。每一份荣誉,都是对团队的肯定,更是对其展现出的青春担当与时代精神的高度赞誉。这既是一份鼓励,也是一份责任,激励着团队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篇章二:沙海逐梦,青春脚步践初心

扎根沙海,体悟治沙艰辛

团队成员深入沙海腹地,挥锹铲土,亲身参与治沙工作。在烈日下,他们挥洒汗水,体悟治沙人的艰辛与不易;聆听治沙人的坚守故事,深刻领悟“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民勤精神。这种精神在团队成员心中深深扎根,成为他们前行的强大动力。

新媒体赋能,创新传播方式

团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治沙事业注入新活力。云端治沙直播让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治沙现场,实时在线围观人数达200余人,弹幕互动热烈,成功掀起全民治沙热潮。助农直播间里,青年学子化身“带货诗人”,用诗意话术推广沙漠蜜瓜,半小时内销量达900多单,销售额突破2.1万元,荣登全国生鲜榜第33名。环保课堂通过直播形式吸引超2000人在线学习,点赞量突破5万,有效传播了环保理念。

文化传承与创新,领略丝路文化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实践团积极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深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他们参观防沙治沙纪念馆和雷台汉墓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将治沙精神与非遗文化广泛传播,让更多人领略到丝路文化的博大精深。

建立实践基地,传承薪火精神

为了将这份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传承下去,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商学院与民勤县种林公益发展中心携手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这一举措标志着双方的合作从一次性的项目升华为长期、稳定、制度化的育人平台,确保未来一批又一批的“梭梭青苗”能够来到民勤这片热土,接续奋斗,让实践育人的薪火代代相传。

从沙海到云端,从实践到传播,“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的移通青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为美丽中国建设书写了绚丽的青春篇章,展现了青春的力量与风采。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民勤精神,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撰稿:任冰冰

供图:任冰冰

初审:任冰冰

复审:张静

终核:黄灿

数字经济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