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移’年好景正当时,八方来客綦聚‘通’——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见面会暨专业解读

为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引导新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及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点,找准角色,增强学生们对新学校的归属感。2022年9月21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响应学校关于第一周线上授课的决定,举行本学期的“院长见面会暨专业解读”,大会流程包括院长致辞、专业解读、学生提问、院长总结、德国工程学院宣讲,通信与信息工程共计850人参加本次线上见面会。

【谆谆嘱咐暖人心房】

会议伊始,李文娟院长表示在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学校制度下,同学们要学会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做好自我管理,尽快适应身份的转变。大学阶段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就要拒绝躺平,踏出舒适圈,尝试新事物,不怕失败。最后愿新生们怀揣梦想与满腔热情,勇往直前。

【求知探索专业理论】

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李卫东副教授先是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情况,2006年开设的电子信息专业于2013年入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2021年启动德国ASIIN专业认证,专业分为硬件学习和软件学习。最大的优势是专任教师曾有过企业工作经验,了解行业企业的前景和方向,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和就业需求。

2、通信工程专业:徐晓副教授针对通信工程专业进行了解读,通信工程专业设立较早,专业人数多,专业得到过国际认可,主修的课程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专业不仅需要夯实理论基础,也注重实践能力。本专业采用三加一的学习方式,包括理论,实践,配套实习。老师还教导同学们要多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学习途径,扩大知识面,并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要多去图书馆,多运动,强身健体,学习知识。

3、人工智能专业:郑勇老师指出人工智能的前景明朗,目前人工智能的企业集群市值超过四千亿元,企业数量超过三千家,为了适应当前发展,本专业遵循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为市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人工智能专业以“智能系统设计应用与维护+企业管理”为特色,培养懂专业,会管理的企业未来领导型人才。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陈欣老师从专业,课程导航,就业方向,考研方向四个方向来介绍了本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是工科类,专业特点是宽口径专业,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又从技术角度,行业角度所对应的方面来进行系统性介绍,课程设置分为四个层次,逐层提高,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素养作铺垫。电子信息类专业交叉融合日益明显,使得各专业的毕业生在业务领域、工作部门、行业领域等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需要掌握好基础理论,培养具有从事某方面工作的能力。

5、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苟炳勇副教授对此进行了专业解读,带领同学们了解了本专业的定义:电信工程及管理主要研究通信技术和通信网方面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就专业现状而言,本校是在重庆范围内唯一开设本专业的学校,为我市的通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大量人才。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有三方面,一是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工程建设能力,三是项目管理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在大学阶段努力学习,掌握这三种能力,也可以继续深造,考研,提升学历。

【师生互动共筑未来】

各科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国家电子信息发展情况,电子信息的核心课程,范围,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和就业情况等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出现了云计算,互联网等,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加速了重构;电子信息范围没有很严格的专业界限,目前是融合性发展趋势,更强调学生全方面,多方位能力的提升。

王国树副院长表示大学生要有规划和目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不能仅仅用分数和毕业证要求自己,最重要的是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大学四年,是人生旅途和梦想起飞的四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要注重培养职场和生活所需的各种能力。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生的道路是多样的,但无论怎样,王国树院长希望同学们学会平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理性的思考,培养独立自由的精神,做最好的自己!

此次见面会标志着我们正式步入大学的殿堂,同学们开始迎接崭新的大学生活,新的起点,意味着你们将开启人生又一阶段,希望同学们把握机会,用这段属于你的时间,画出一个任你未来遨游的天空!展翅飞翔!在新学校、新学期里,望新生们充满热情迎接新生活,用奋斗加快成功的脚步,用拼搏平坦人生之路,用辉煌成就美好灿烂的前途。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文静 周靖鱼

编辑:洪增湘 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