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30期|全生异科导师】指尖塑韵,共探陶艺之美——记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异科导师活动

当指尖触碰湿润的陶泥,当陶艺小白初次尝试陶泥塑型,一场跨越学科与时空的对话在横山书院悄然展开。4月17日15:00,横山书院全生异科导师陈南西、谢美芳以“陶艺文化体验”为纽带,带领2023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异科班和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班学生走进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之境。通过“理论浸润-实践创造-跨界对话”三大维度,师生共同探索陶艺背后的工匠精神与创新密码,以泥土为媒,浇筑学科交叉的思维火花,诠释知行合一的鲜活实践。

活动伊始,来自横山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全生异科导师陈南西老师围绕“陶艺文化体验”主题,通过陶器实物展示与工艺流程图解,系统讲解陶艺发展脉络与核心技法,重点解析泥条盘筑的历史渊源与操作要点。来自横山书院、计算机学院的全生异科导师谢美芳老师以生活器皿制作为例,演示揉泥、搓条、盘筑塑形等步骤,并强调“泥料湿度控制”“结构承重平衡”等实操关键点。

在实践环节中,全生异科导师们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陶艺作品制作。针对大家操作中常见的成型开裂、重心不稳等问题,谢美芳老师通过“分段加固法”和“叠加塑形技巧”进行手把手指导,并演示如何借助竹刀、刮片等工具调整坯体结构稳定性,学生们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塑泥在现实中得以体现,最后20余件陶艺作品顺利完成,涵盖杯盏、笔筒、抽象摆件等类型,通过不同的文化熏陶,实现了技艺传承与文化浸润的双重教育目标。

活动尾声,各组轮流展示作品并分享设计理念。这些保留自然开裂痕迹的陶器,恰好体现了创作过程中的实验精神。这一件件泥塑,记录了同学们调整泥条湿度的多次尝试;表面有细微凹凸的作品,是同学们不断试错的证明。异科班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契机进行不同学科的交流,实现了异科班的包容性。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陶瓷艺术正通过跨界融合与创新对话绽放时代活力。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喜爱与追求。后续,异科导师们也将继续深化协同育人功能,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加强跨学科思维碰撞,助力学生拓展多元审美视野、锤炼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注入文化动能。



指导老师:陈南西、谢美芳

撰稿:吴迪

摄图:张加仑

编辑:单建琴

复审:陶小红、陈怡静

终核:胡戈立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