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完满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首页 / 完满热点 / 正文

【志愿服务】追“锋”行动|13000+ 小时,一场全员参与的雷锋行动接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重要精神指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持续深化全民志愿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我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在全校营造“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浓厚氛围。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以“追‘锋’行动”为主题,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建新功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七大主题行动、百余场特色活动,在綦江大地绘就了一幅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青春画卷。在这场跨越30天的志愿接力中,6000+志愿者以行动诠释大爱,用13000个小时的志愿时长奉献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全员追“锋”日记,是志愿青春在行动的痕迹

随着《追“锋”日记》纪实纪录片视频回顾旋律的响起,短片中一幕幕画面,回顾着青年雷锋月里,全校移通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的成长足迹与公益担当。三月以来,綦江校区围绕“学雷锋、树新风、建新功”主线,以“七大主题行动+六个一成长计划”双轮驱动,“1+N”实施方案为抓手,构建“校院班团”四级联动机制,全校累计开展活动79场,参与志愿者6000+人次,总服务时长13000+小时,覆盖基江区20余个社区及10余个特色单位,8所城镇和乡村小学,依托 “校级统筹 — 院系联动 — 支队班团落地” 三级响应机制,借助 “需求发布 — 项目认领 — 过程督导” 闭环管理体系,广泛发动各级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和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活动开展。

计算机学院“綦欢团”融合劳动教育与心理关怀,在万兴小学开展“绿意成长计划”;大数据学院“银龄守护行动”以智慧助老温暖代家岗社区;戏剧影视学院“雷锋故事会”让红色基因在文龙街道生动流淌......无数个志愿瞬间,正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注脚,都是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雷锋日记。

’故事”分享会这是心与心同频的温暖印记

追锋少年的风采展示,这是雷锋精神的口口相传

这个3月,移通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在校园内外涌现出了一批默默奉献的青年典型。来自数字经济与信息管理学院、远景学院、大数据学院、大健康管理学院等学院的8名学雷锋榜样人物,凭借突出的表现,成为‘追锋榜样人物’。“哨声三长两短,而我的志愿故事永远待机”来自大健康管理学院,玉棠书院的夏华尧同学分享了他在夏令营与138个“年轻灵魂”共同成长感悟的故事。来自大数据学院,横山书院的汤郁同学分享了从“一路‘乡’阳”到“‘HUA’废为宝”两次三下乡经历中的暖心故事。在校园里,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青年志愿者,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他们在生活中为留守的孩子送上温暖的拥抱,为年迈的老人献上诚挚的问候,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让我们的志愿服务充满温暖与希望。这一群追锋少年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心怀善意,平凡的生活也能绽放光彩;只要勇于奉献,点滴的小事也能汇聚成大爱。

爱心基金募捐,一场传承雷锋精神的育人实践

这个雷锋月,我们怀揣着一颗温暖的心,传递着爱与温情,用大爱行为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上一份温暖。然而,在我们身边,仍有同学因突发的变故、家庭的困境或疾病的侵袭,不得不在求学路上负重前行。爱心基金募捐仪式上,各学院班团学生代表身着红马甲,手持密封信封有序登台,将凝聚着师生爱心的善款郑重投入募捐箱。一张张信封裹挟暖心的关怀,现场掌声如潮,温情涌动。此次募捐以“完全自愿”为原则,封箱环节陈永书老师手握封条,将所有善款封入箱中,这些爱心基金将化作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校内志愿服务“我为人人”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长效赋能:让“三月行动”成为“四季常态”

三月雷锋行动携着70余场志愿活动,将希望的种子编织成温暖的长卷。雷锋精神从来不是纪念碑上的文字,而是掌心传递的温度、眼眸闪烁的微光、脚步丈量的热忱。当雷锋月画上诗意句点,我们深知这并非终点,而是永不停歇的征程。

雷锋月虽落下帷幕,但移通学子的追“锋”步履永不停歇。重庆移通学院正以青春之名,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日记,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建设特色志愿服务高地的征程中绽放永恒光芒,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从“三月行动”向“四季常态”转化。


撰稿:杨鑫妮 李英绮

摄图:李毓笛 包诗雅

编辑:李英绮

初审:秦丽君

复核:秦丽君

终审:姜馨怡

校团委志愿服务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