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重庆市綦江区新街子社区迎来了一场童趣盎然的环保教育活动。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综合行政中心组织20名志愿者,以“知识科普—实验体验—行动实践”的创新模式,将绿色科技理念融入儿童成长,推动环保意识从认知向行动转化,为社区儿童打造沉浸式绿色科技课堂,为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生力量。


地球急诊室,科技开良方
活动以情景化教学拉开序幕。“地球急症室”环节通过塑料污染、垃圾围城等触目惊心的画面,直观呈现生态危机;“科技诊断室”介绍蚯蚓堆肥技术、空气净化原理等绿色解决方案。当志愿者提问“空气净化器核心部件”是什么?孩子们踊跃举手的身影,映照着科技环保理念的悄然生根。

探地球奥秘,创七度绿意
一段生动微视频将抽象的“碳减排”概念具象化。从二氧化碳的“形威胁”到过度包装的资源浪费,孩子们通过互动问答深化认知。集章卡片上不断增加的红色印章,记录着他们踊跃抢答的高光时刻,更见证着环保意识的觉醒。


智创绿能,辨别分类
志愿者通过PPT展示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等样式,阐释清洁能源的“零碳”优势。当话题转向生活垃圾时,孩子们立即活学活用:“饮料瓶是可回收物!”“剩饭菜要进厨余垃圾桶!”清脆的童声里,环保知识正转化为生活智慧。


指尖风车,童趣飞扬
彩纸在指尖翻飞,剪刀裁出缤纷形状。当孩子们举着自制的纸风车迎风奔跑时,转动的不仅是童趣,更是对可持续未来的畅想。活动尾声,满载印章的集章卡兑换成小盆栽奖品,这些即将萌发的绿芽,象征着环保理念的生生不息。


在欢快笑声中,孩子们挥舞着盖满印章的集章卡和耀眼的奖状。镜头定格的那一刻,张张笑脸与手中的绿植相映成趣,仿佛能看见环保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破土而出。这场充满童趣的环保课堂,通过科技力量拆解了抽象的环保概念,在孩子们心中栽下了一片未来的森林。重庆移通学院青年志愿者会继续行走在童心播种的路上,将科技环保融入课堂,让绿色理念如风车般转动不息。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手持风车奔跑的身影,就会成为推动绿色变革的新生力量。

撰稿:龙华兵
摄影:段焕宙、杨敬雯、刘师含
编辑:张宇航
初审:秦丽君
复核:秦丽君
终审:姜馨怡、秦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