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完满热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綦江校区 / 首页 / 完满热点 / 正文

【志愿服务】脸谱凝古韵,戏曲润童心——完满课堂青少年儿童文化课堂志愿服务活动

传承非遗,浸润童心。为宣传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培养青少年儿童对京剧脸谱历史脉络的认识,完满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于2025年11月9日在新街子社区开展生动有趣的“脸谱绘韵,戏传童心”——青少年儿童文化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文化讲解—技巧学习—创意创作”等丰富形式,鼓励儿童自主设计纹样,将脸谱绘制与戏曲文化深度融合,让孩子们感受京剧脸谱的艺术魅力,了解其作为“中华民族正义符号”的精神价值。

初见欢洽,共赴文化之约

活动伊始,主持人进入现场与小朋友们亲切互动,并引出本次活动“传承京剧脸谱文化”的主题。紧接着,详细介绍了“文化讲解、技巧学习、创意创作”三大流程安排,瞬间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现场氛围轻松而热烈,孩子们对后续活动充满期待。

讲堂趣谈,解码脸谱奥秘

“脸谱的前世今生”文化小讲堂拉开了核心环节的序幕。通过PPT上生动的卡通插画带领孩子们追溯脸谱起源:从远古祭祀的神秘面具,到明清时期戏曲脸谱的系统化发展,脉络清晰的讲解让孩子们直呼“神奇”。随后,主持人结合包公、关羽等小朋友熟知的经典人物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读“净角脸谱凸显性格”的特点,让孩子们明白脸谱不只是好看的图案,更是人物性格的真实写照。在“颜色猜性格”互动游戏展示红、黑、白等核心色彩脸谱卡片,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主持人顺势总结各类色彩的寓意,补充常见纹饰的文化内涵,让知识传递更具趣味性。

纹样配对,巧记传统寓意

脸谱纹样配对小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小高潮。主持人通过PPT呈现日托月纹、眉纹等脸谱纹样图,而右侧则是打乱顺序的“光明磊落”“聪明过人”等寓意标签。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现场互动频频,随后主持人逐一对纹样与寓意进行深度讲解,在游戏中轻松记住传统纹样的文化密码。

妙笔生花,绘就童心脸谱

创意脸谱创作环节成为孩子们展现想象力的舞台。志愿者为每位小朋友分发空白脸谱胚、丙烯颜料、画笔等工具,孩子们结合此前学到的脸谱色彩、纹样知识,有的选择复刻经典角色,勾勒关羽的红脸忠义,描绘包公的黑脸刚正;有的大胆原创,搭配独特色彩与纹样,赋予脸谱专属的童年创意。志愿者在旁协助勾勒轮廓、提供创意建议,耐心指导调色与上色技巧。一张张空白脸谱胚,在孩子们的笔下逐渐变得色彩斑斓、个性十足,既饱含传统韵味,又充满童真童趣。脸谱映童趣,文脉润童心,这场妙笔生花的邂逅,让传统有了温度,让童心有了厚度。


脸谱留影,戏韵浸润童心

此次活动通过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最后以留影的方式为此次活动画下句号。这次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认知脸谱文化,在实践中传承传统美学。同时,志愿者们也在活动中感受到来自脸谱文化魅力。未来,完满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部将持续开展此类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青少年儿童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古韵童心在文化浸润中双向奔赴。

参与本次“脸谱绘韵,戏传童心”青少年儿童文化课堂志愿服务,是一次将非遗传承与志愿价值深度结合的实践体验。作为志愿者,我既感受到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潜力——儿童对脸谱色彩、纹样的主动探索欲,印证了非遗的审美与精神内核具备天然的代际沟通力;也体会到志愿工作的价值:我们既是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儿童与传统之间的连接者,通过专业且亲切的引导,让非遗从符号变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实践。此次活动让我明确,非遗传承的年轻化,需要以儿童的视角解构文化内涵、以体验式载体降低参与门槛。未来也期待能参与更多此类活动,以志愿之力,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志愿者毛琳


撰稿:金丽英、李婷

供图:邹松君、何家涟

编辑:何家涟

初审:秦丽君

复审:秦丽君

终核:秦丽君

完满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