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国际教育学院

【国教优课】赋能·革新·寰球: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培训纪实

2025年10月22日至26日,海南三亚天涯蓝海度假酒店,重庆移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40名教师齐聚于此,开启了为期五天的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培训。本次培训以“赋能·革新·寰球”为主题,旨在通过前沿理念与实战演练的结合,为教师们充电赋能,探索教学创新路径。

培训伊始,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姜姝在开营仪式上作了动员讲话。她指出,本次培训是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希望教师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积极互动,将专家们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转化为日后课堂教学的实实在在的变革。

130FD

培训首日,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冯旭教授带来了首场专题讲座。拥有丰富同声传译实践经验的冯旭教授,另辟蹊径,从同传译员的实战技巧中提炼出能用于基础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他重点介绍了“同传式听力记忆强化”四步法,通过“单词动态活用”、“图示预判”等生动演示,让教师们亲身体会到如何将高阶技能转化为解决学生“听不懂、记不住”难题的教学工具。现场互动频频,笑声掌声不断,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可知可感。

当晚,培训设置了“围炉论道”环节。围绕“新形势下外语教师的变与守”这一话题,在冯旭教授的引导下,教师们结合白天的学习内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多位青年教师也畅谈了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思考。这场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深化了白天所学,更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凝聚了共识。

次日,持有英国教师资格证等国际权威认证的蓝方专家,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充满“干货”的工作坊。她聚焦于如何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搭建学习“脚手架”,倡导教师从“判官”转变为“教练”。她带来的“句子工程”工具箱,以及“低风险启动、高支架赋能、强互动任务”的口语教学三原则,通过大量的课堂实景模拟,给了教师们非常具体、可直接借鉴的教学策略。外教Steven Hatting分享了他在口语教学中如何注重有效反馈避免“过度纠正”的心得;

当晚的围炉夜话则别开生面。在蓝方专家的组织下,全体教师被分为若干小组,围绕“听说读写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名为“教学诊断与创新工坊”的互动活动。各小组先就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梳理出在听力反应速度、口语流利度、写作逻辑性和阅读深度理解等方面的典型瓶颈。随后,蓝方专家引导大家运用白天所学的“脚手架”理念和任务设计方法,共同探讨针对性的教学创新方案。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各组代表踊跃发言,分享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思路,如“情景沉浸式听力训练”“主题串联式写作任务链”等,真正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在后续的分组研讨中,合川与綦江两校区的教师们继续混合编组,围绕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头脑风暴”,不同校区的教学特色在碰撞中激发出了新的火花。培训期间,像这样的分组讨论和汇报交流贯穿始终。教师们不再是被动聆听,而是成为研讨的主体。他们针对雅思教学中的难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议题,结合专家讲授的新方法,共同打磨教学设计,互相点评,共同提高。这种“即学即用、知行合一”的模式,确保了学习效果能直接服务于课堂。

10月26日,培训落下帷幕。副院长姜姝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的成效,对老师们的全情投入表示感谢。她希望教师们将这次培训作为教学创新的新起点,把收获带回课堂,真正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强大动力。

五天的三亚研修虽已结束,但教学探索永无止境。相信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师们必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持续精进,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撰图:左妮黎 曹阳阳

撰稿:左妮黎 曹阳阳

编辑:黄子烨

复审:杨德龙 姚甜馨

终核:姜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