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国际教育学院

【国教优课】国际教育学院(綦江校区)举办“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初赛,多维度探索课堂革新路径

2025年10月15日下午4点,国际教育学院(綦江校区)“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学院初赛于行者楼102教室顺利举行。赛事聚焦“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主题,展现了教师们在技术融合思政育人教法革新等领域的探索成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黄重老师以“AI 助力,跨学科合作”为切入点,带来了人工智能与语言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课堂上,他以“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为核心主题,将豆包等AI技术接入教学过程,构建起“教师主导+AI辅助”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借鉴了人机协同教学的先进经验。此外,黄重教师聚焦思维引导与跨学科拓展,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入课堂实行“双师授课”,实现“英语+专业”的有效结合。在现场展示中,黄老师在AI工具辅助下,跨学科进行案例分析,充分体现了技术赋能、双师授课对《IT行业职场英语》课程的积极促进作用。

文蓓蓓教师团队以“From Me to We: 大学英语(1)项目式思政链创新”为主题,呈现了语言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系统方案。团队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元素转化为可操作的项目任务,构建起“语言习得-价值内化-团队协作”的进阶式培养路径。这种创新实践呼应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求,通过设计“中国方案国际表达”等项目,让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同时,深化对公共责任的认知,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评委点评指出,该方案为语言类课程思政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朱哲辉老师以"大学英语(3)Unit 2 “Civil Right Heroes”为教学载体,展现了情境化教学的创新魅力。他采用“由点到面”的设计逻辑,从课文文本出发,通过分层朗读角色沉浸式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历史语境。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语言教学的局限,通过多元互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民权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同类教学创新中 “情境创设促素养提升”的理念高度契合,高度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展示环节结束后,评委组围绕“创新实用性”“学生获得感”“可持续推广性”等维度与参赛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评委们充分肯定了参赛作品的创新价值,同时针对AI技术的课堂适配性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朱陶老师表示,本次赛事是落实“四新”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后续将梳理优秀案例并推广应用,推动教学创新常态化发展。

经评委组综合评定,结合教学创新深度实践可行性育人成效等核心指标,最终推选教师代表晋级复赛。学院将组建专项指导小组,针对创新方案进行细化打磨,重点优化AI技术与课堂节奏的适配性、项目式思政任务的分层设计等内容,助力在复赛中展现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学创新实力。



撰图:蒋娜

撰稿:王小娟

编辑:黄子烨

复审:杨德龙 姚甜馨

终核:姜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