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59期|丁山书院:尊嘟假嘟?木头竟然会自己“长”出山水画!

烙画作为我国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起源于西汉时期,它不仅具备传统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具有西洋画的严谨写实的特点。綦江区烙画于2015年被列入第三批区级非遗名录,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两创”的核心内涵,丁山书院将携手綦江区民间烙画工艺第四代传承人王云开展“烙画守护计划”,让青年学子发挥自己的探索力,在动手实践中,印刻出属于自己的“清明上河图”。

尊嘟!我见到了书上的艺术

烙画是火焰的艺术,也是与灵魂的对话。“烙画守护计划”的前期工作是从拜访开启的。丁山书院发展导师冉酥语、袁海杰与书院学生自治委的曾柳、袁康、刘星雨前往綦江区艺术收藏协会拜访非遗烙画传承人王云。通过初步交谈,他为我们介绍了他所创作的一些作品:“烙画主要是喜欢,把自己脑海想象的东西,凝聚在指尖,慢慢勾画,艺术作品不存在美丑之分。”王会长对待烙画的态度也正是他对自己人生态度的缩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结局,而是人生旅程所经历的风景。

假嘟?这是历代烙画传承人的心血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在工作台上,王会长亲自为大家展示烙画的制作过程。“我们现在的制作多是使用宣纸与卡纸,木料的话不是那么方便,而且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他拿起加热好的烙铁,在烙画制作当中,展现出勾、点、染各种绘画技巧,大到溪流高山,小到树叶飞鸟,和谐一体,栩栩如生,也正如他所说“落笔即有形”。

好嘟!烙画传承我们来啦

“烙画传承是比较困难的,但不管有多少困难,我都愿意坚持下去,我不希望烙画艺术失传。”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艺术常常被人们忽视。烙画,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正处于一个困局之中,而破局的关键在于如何让烙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书院不仅会将文化“两创”工作结合现实需要,立足时代语境,坚持活化为要,展开生动实践,让学子们在社区共享、朋辈互助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印记。

快来加入我们吧

丁山书院正在寻找:

拥有绘画基础,热爱艺术创作,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当然,零绘画基础也可以是天马行空的艺术家

感兴趣的朋友注意咯,第一批“烙画家”正在期待您的加入!




撰稿:袁康

摄图:刘星雨

编辑:曾柳

复审:冉酥语

终审:赵锦阳

丁山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