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电影美系列活动——古剑“话”影第8期以《哪吒之魔童闹海》听觉元素为切入点,聚焦电影声音的创作逻辑与美学价值,通过沉浸式解析动画电影的听觉艺术,挖掘电影的声音美学育人潜能,为现场近百名同学带来一场视听与思想的双重盛宴。

拟音:从“听见生活”到“创造世界”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拟音师这一幕后职业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拟音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活的诗意观察与创造性转化,所有“破烂”都是拟音师手里的宝贝。“切!电影都是大制作,不可能随便搞点声音就播出的”,一开始同学们都还有点不敢相信,而一段趣味拟音实验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踩在地上纸条就能模仿出哪吒的脚步声,捏气泡纸就能还原出电影片段里烈火燃烧的声音……生活即艺术,通过日常物品“再造”电影声效化平凡为神奇,将同学们震惊到哑口无言。

(拟声工作室)

(部分拟声材料展示)


(捏气泡纸模仿火燃烧的声音)


(扭扯芹菜枝干模仿骨折的声音)
碰撞:传统+现代交响,东方美学的当代表达
《哪吒》“山河社稷图”场景的音乐设计中,通过音乐打破古今界限,笛、筝等传统乐器与电子音效碰撞出了奇妙的反应,悠扬古韵勾勒水墨意境,澎湃电音烘托奇幻张力,二者交融构建出“东方朋克”的独特美学。

共情:声效与对白,叙事与角色情感的交织
声音艺术通过情感共鸣与价值观传递。“我命由我不由天!”当主题曲《哪吒》响彻报告厅,歌词与旋律的共振令全场动容。激烈的打斗场景中,精准的音效设计:拳拳到肉的击打音效、风火轮呼啸而过的风声、混天绫舞动的猎猎声等,极大地强化了动作场面的冲击力,让人身临其境。此外,影片中的对白也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角色们富有个性的台词,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更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哪吒的玩世不恭、敖丙的纠结挣扎,都在对白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电影声音美学不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文化的沉淀、情感的载体与美育的桥梁。本期活动通过解剖《哪吒》的声音美学,让同学们在感受声效艺术之美的同时,培养“发现美”的敏感度与“创造美”的实践力。未来,古剑书院当以更多元的艺术形态为纽带,将电影美学转化为美育资源,让每一帧画面、每一段旋律、每一句对白,都成为向美而生的精神养料。
撰稿:陈鹏博
摄图:柏姗言、陈秋涵、蒲晨语
编辑:李志远
复审:何苗
终核:卓嘉
古剑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