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大模型技术突破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浪潮正重构知识生产与管理范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前沿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个人知识管理能力,4月9日瀛溪书院非正式空间开展了第四十六期围炉夜话。重庆三峡学院计科学院院长冯玉明,博士吴世强围绕“人工智能前世今生”这一主题,与来自各专业的学子们共同揭开AI时代知识管理的新篇章。重庆移通学院计算学院副院长林泽金作为对话嘉宾,和两位嘉宾通过历史脉络与技术实操的双重视角交谈活动主题。


活动伊始,冯玉明院长先介绍了自己的团队构建,以“人工智能进化史”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从图灵测试到AIGC的技术演进路径。他指出,从图灵测试的提出到深度学习的兴起,人工智能经历了从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尤其强调近年来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使人工智能从单一任务优化迈向了多模态、通用化的方向。此外,冯玉明院长还通过案例展示了AIGC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应用场景,如教学材料生成、文献综述辅助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接着,吴世强博士重点讲解了如何去部署DeepSeek API并搭建个人知识库。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从环境配置、数据整合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操作。通过他的讲解,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利用 DeepSeek API 构建个性化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今后,同学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更高效地管理和利用个人知识,提升信息检索与分享效率,构建出适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平台。

自由交流环节,台下同学们跃跃欲试,有同学提出:“在使用AIGC生成内容时,如何确保生成结果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吴世强博士回应道,虽然AIGC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人类的判断力。他建议同学们在使用AIGC时,建立一套验证机制,从而来确保生成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他还强调,技术的使用需要与伦理相结合,避免过度依赖生成内容而忽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此次书院围炉夜话首次通过“理论讲授+技术实操+伦理思辨”的立体化设计,帮助同学们构建起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认知体系。开启了在场同学们的知识新知,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相信这些同学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数字化时代的知识浪潮中勇立潮头,书写属于自己的创新篇章。
通过老师对DeepSeek API部署流程的全流程细致拆解,那些曾显复杂的技术操作变得清晰可循,这让我对未来能够自主搭建个性化、系统化的个人知识库充满信心。尤其在交流环节,我深切体会到: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更要守住信息筛选的主动权,让工具真正服务于知识的沉淀与创新。
——王海恒
即便AI技术进步显著,也需建立验证机制并结合人类判断力,避免过度依赖而忽视批判性思维培养。这场分享会不仅是技术知识的输入,更让我明确了在AI时代应有的认知:既要善用技术拓展能力,更要以理性与责任锚定方向,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而非替代人类的独立思考。
——李定桦

撰稿:瀛溪书院
摄图:瀛溪书院
编辑:瀛溪书院
复审:赵一群
终审:张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