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移通学院綦江校区创意写作学院与南江书院联合打造的 “南江茶馆” 播客工作室正式推出首期节目《在吗?谈谈移通的猫!》。这档校园生活类广播节目全程由学生主导调研、录播及制作,以独特的视角聚焦校园流浪猫,不仅展现了移通学子的人文关怀,更彰显了高校学生在内容创作与媒体实践中的创新活力。

首期节目:用声音构建人与猫的温情联结
首期节目以 “校园流浪猫” 为切入点,通过 “赵朔西行漫记” 中流浪猫 “悟空” 的网络爆火现象,自然过渡到移通校园内 “大头”“肉松”“虎妹” 等流浪猫的真实故事。节目不仅生动讲述了猫咪的生活习性与情感世界(如 “大头” 打两份工的 “职场猫生”、“势利” 因 “有无零食” 区别对待人类的傲娇性格),更深入科普了流浪猫救助原则(如禁止校外猫入校、科学投喂指南)、“TNR” 计划(抓捕 - 绝育 - 放归)及猫咪尾巴情绪解读等实用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特别收录了校园猫协 “猫咪家长” 的亲身经历 —— 从守护 “虎妹” 分娩时搭建蚊帐对抗蚊虫,到为 “警长” 众筹清创绝育的过程,真实案例中渗透着学生团队对生命责任的思考。正如节目中所言:“地球不仅属于人类,自由的小猫是江湖侠,而我们的爱应是理性的守护。”



“南江茶馆播客工作室” 是重庆移通学院推动学生自主实践的创新载体。首期节目从选题策划、田野调研到录音剪辑,均由工作室学生团队独立完成。团队成员通过走访校园猫协、收集师生反馈、整理文献资料,耗时数周完成内容制作,展现了移通学子在深度思考、非虚构写作、音频制作、社会观察等多维度的综合能力。
节目制作负责人陈馨蕊同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播客这一媒介,用声音记录校园生活的温度,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小动物,也让同学们听到‘学生自己的声音’。从流浪猫切入校园生态,既是对生命教育的呼应,也是对‘完满教育’理念的实践。”


聚焦校园生态,推动多元文化传播
除首期流浪猫主题外,“南江茶馆” 播客工作室透露,后续节目将围绕学生关心的美食、学习、生活、电影等领域展开调研与创作,打造兼具趣味性与深度的校园声音日志。例如“舌尖上的移通”美食特辑、“学霸修炼手册”学习特辑、“移通图书馆”文学评论特辑等,让校园声音被听见。
未来,“南江茶馆” 计划每月推出一期节目,同步在荔枝APP和公众号更新。工作室负责人康颖同学表示:“我们希望播客不仅是‘声音杂志’,更是连接师生的桥梁 —— 无论是流浪猫的救助,还是食堂的新菜色,只要是移通人关心的话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共鸣。”


特色部门+书院项目工坊: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优势体现
在重庆移通学院 “四位一体双院制” 的创新框架下,创意写作学院以独特的培养路径,成为孵化学生创意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核心阵地,其育人优势在 “南江茶馆” 播客工作室等学生实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创意写作学院依托专职作家教师构建全国首个针对本科通识教育的全类型创意写作课群,覆盖严肃文学、网络文学、新媒体写作等 10 余种体裁,每年选拔 100 余名新生组成作家班,通过 “小说工坊”“非虚构工坊”“新媒体工坊” 等分类教学,进行小班化精英培养。本次“南江茶馆” 播客团队成员,正是以綦江校区2024级创意写作作家班网络文学工坊的同学为主要班底。此外,作家班特色的、针对全类型工坊学生的《创意写作思维训练》《创意阅读》等课程,引导学生以文字记录流浪猫生存现状、关注校园生态。如播客中对 “虎妹分娩守护”“大头离世” 等故事的细腻呈现,既是文学创作实践,更是对生命责任的思考。这种 “写作即育人” 的模式,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表达能力与价值判断力,让 “尊重生命”“拒绝弃养” 等理念通过作品传递给更多人。
此外,南江书院搭建的育人平台也为创意写作学院的工坊制教学成果产出提供了强劲动力,这体现了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独特优势。书院搭建项目工坊平台,是为进一步推动“四位一体双院制”联动融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家文化、领导力”双核驱动,形成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基于项目孵化、内容生产、实践互动、师生成长的育人模式。
南江茶馆播客工坊由南江书院与创意写作学院联合共建,基于以新媒体视角“播客”为主要呈现形式与媒介,围绕校园主题与社会热点,展开深度畅聊,在自由表达中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让学生从多维视角中展现观点,通过与朋辈、导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发现更广阔的视界。
从流浪猫故事到多元校园叙事,创意写作学院以 “四位一体双院制” 为支点,撬动学生从 “知识接受者” 向 “内容创作者”“社会观察者” 的多维蜕变,持续为校园文化注入青春力量与人文深度。
首期节目收听渠道:关注 “南江茶馆” 、“创意写作在移通”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推文下方的二维码进行节目收听。
后续主题互动:在公众号的评论区发表你对节目的意见以及你想听到的关于校园生活的节目内容,点赞最高的提案将获 “定制节目 + 南江茶馆限定文创” 奖励!

南江书院、创意写作学院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