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庞佳琦,来自2022级大数据学院,横山书院,现任南江书院主席团成员。
我的三年书院生活,在求知与实践的交织中渐次展开,让我以更多维的视角见证了自己的蜕变。此刻,我想以成长亲历者的身份,带领大家穿过时间的棱镜,共同品读这段关于成长与突破的立体叙事。
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就是会闪闪发光
书院给予我的第一课藏在活动海报的像素里。当同龄人在虚拟世界中追逐胜利时,我已在现实的赛道上完成了从临摹者到创造者的进化。当指尖的像素开始呼吸,我知道书院教会我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让创意生根的力量。
大一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开始接触PS这项技能。对于惯常三分钟热度的我来说,倘若没有书院数百余场活动的无形驱策,让我在一次次的物料制作当中精进,我所掌握的PS技能或许早已停滞不前。
从套用模板到自主创意,从数次返工到一次成型,从物料设计第一次开始出现在活动现场,到如今书院空间遍布我的设计足迹,从最初的设计小白到如今他人口中的“南江设计师”。脱口而出“一像素不等于一毫米”的专业术语,已然化作精密游标卡尺上的刻度,丈量着我的设计精进之路。那些被无数次推翻的图层、擦除的路径、重设的锚点,迸发的创想都化作了我熟练的底气,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我恰好也很擅长。




成长,就是在不断突破自己划定的能力边界
也许技能的精进不过片面,而真正的淬炼是将急躁过渡为从容的药引。
初入学生组织,以干事的身份,出于新鲜感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热情与好奇,沉浸在展现自己的喜悦之中。随着大二时晋升为部长,我亦接过了弈秋棋社社长的重任。双组织工作的琐碎与冗杂逐渐替代了最初的激情,我的生活轨迹被限定在宿舍、教学楼、书院三点一线间,心态也随之变得浮躁不安。时间推移,大三这年我晋升为主席。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也逐渐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我开始秉持着“相信自己,事情一件一件做总会做完的”的心态与自信,学着应对和化解内心的负面情绪。
三年的书院生活,我以组织者的身份举办过的完满活动远超300余场,辐射师生群体63000余人次。在文化育人阵地建设方面,累计主导设计并落地执行文化上墙、活动物料等文化载体超过500项。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我工作成果的量化呈现,更印证着我的成长,也见证着我心态的变化。曾几何时,活动现场的棘手问题令我一度陷入崩溃之境;时至今日,我已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相信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份从容,亦会成为我未来征途上无惧风雨的坚实底气。





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有千万种样子
住在号称移通之巅的横山书院,工作在距离最远的南江书院。工作之余,我时常与朋友调侃,两座相距最远的书院,竟成为我往返次数做多的路途。从一个山头走到另一个山头,移通这段路,无声的记录着我每一个日夜足迹。这条路,即远又近。远,在于路途之遥;近,则在于那份家的归属。
书院三年,我先后收获2023-2024学年重庆移通学院优秀学生三等奖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带领弈秋棋社在各项赛事中屡次取得多个奖项,荣获2023-2024学年优秀学生社团称号;以部长的身份站在优秀书院期末总结答辩的现场、成功入选2025海外游学项目等等。
回望这条蜿蜒在两座书院间的山路,每一枚足印都在诉说着我蜕变的故事。像素在指尖生长为诗行,焦虑在时光中沉淀成底气。回头望去,那些被PS笔刷点亮的深夜、被活动策划铺满的黎明,早已化作淬火鎏金的勋章落在我前行的行囊里。移通的风始终吹拂着这条蜿蜒向上的路,而我将带着书院赋予的风骨,在云海翻涌处续写新的篇章——因为最好的致谢,是让书院人精神在我的下一程征途中继续发光。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有千万种样子,在生活的画布上,绘出千万种独属于自己的绚烂模样。







撰稿:庞佳琦
摄图:庞佳琦
编辑:书院部
复审:何家昊
终审:曹玉姣
南江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