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插画学习的旅途中,我们就像宇航员驾驶飞船穿梭于浩瀚的图像宇宙中,不断探索、观测、分析、记录。而在这无边的视觉星海中,如何探索属于自己的航向?如何从无数“星球”(作品)中提取能量,激活创作引擎呢?于2025年5月6日下午4点到6点在丁山书院射手座功能室,丁山书院与瀛洲科幻学院共同打造的科幻CG动画工坊邀请了参与《仙剑奇侠传》、《阴阳师》等作品的项目制作人——谭杨老师,为同学们开启了一段关于“图像解码”的探索之旅。

讲座伊始,谭老师从绘画中最基础、却也最神秘的三种构成元素——点、线、面出发。这三者,就像是图像宇宙中的基本粒子,是构成任何视觉语言的最小单位。他以丰富的商业插画案例为“星图”,引导同学们探索这些元素如何构建起复杂的画面世界——点可以是能量的聚焦,线是引导视觉移动的轨道,面则像星球表面那样承载着内容与情绪。
当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点线面”的运行规律之后,谭老师进一步引出了这次讲座的核心议题之一——点、线、面构成。他强调,所谓的点线面构成,其实就像是一张图像的“引力架构”——它不是看得见的具象,而是背后支撑一切的“骨架”,宛如飞船图纸,是整个画面的力量分布与运转机制。而我们常说的“构图”,更多地是在这个骨架上安置各类具象的“模块”与“器件”。


星舰的结构:如何读懂作品的“骨架”
谭老师指出:虽然画面千变万化,但背后的点线面构成常常存在相似的“模组”。如果我们能像拆解飞船零件那样,探索出优秀作品背后的结构“蓝图”,便可以汲取它们的设计路,再融合自己的“创意燃料”,探索属于自己的图像飞行器。当然,老师也特别强调:“借用结构可以,复制整船不可。”每一艘成功的飞船(作品)都应承载独特的任务和意图,而不是照搬别人的航线。适度的参考是对知识的吸收,过度的模仿则会导致迷航。


绘画语言:风格是来自哪个星系的光?
讲座的后半程,谭老师引导大家跳出构图结构,进一步进入“绘画语言”的探讨。从色彩冷暖的情绪坐标、造型语言的文化指向,到肌理与塑造方式的材料质感,谭老师一一拆解,带领大家识别那些使每一种插画风格“与众不同”的密码。不同的风格,就像是不同星球上的文明,它们有着各自的规则、语法和符号体系。而理解这些语言系统,便能让我们在绘画宇宙中自由穿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母星”。


未来导航:作品集是你登陆目标星球的通行证
讲座最后,谭老师结合行业经验,为准备在插画、美术、视觉设计等方向深造或就业的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的“导航建议”。他指出,作品集不仅仅是能力展示,更是一个人视觉语言与创作逻辑的完整档案,就像宇航员的履历表和飞行记录。内容要聚焦、风格要清晰,主题更要能体现出探索与表达的连贯性。


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堂知识分享,更是一段旅程探索的加速器。本次讲座科幻CG动画工坊结合丁山书院领导力——探索力,以探索宇宙为主题,在画卷中展现宇宙的秘密。正如谭老师所说:“会画不等于懂画,懂画才能驶得更远。”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自己视觉宇宙的建造者、探索者,用结构构成航船,用风格绘出星图,在插画的银河中,不断探索、创造,成为自己宇宙的探索者,并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探索的精神永远扎根在同学们心中。


撰稿:涂尧、田莹莹、李彩萍
摄图:丁青云
编辑:姚泽远
初审:冯川浩
复审:袁海杰
终核:赵锦阳、卢柯毓
丁山书院&科幻CG工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