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56期|南江书院:看懂书画不再难!南江书院名誉院长陈册教授分享“认知、感觉、心灵”书画鉴赏三要素

为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人文审美素养,南江书院于博学·悦享互动空间举办“你看不懂的画,可能是绝世佳品”名誉院长书画鉴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院长的引领,拓展学生审美视野,为书院学子搭建高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

跨越六世纪的青年美育课

与往期聚焦书法创作教学不同,南江书院名誉院长陈册院长此次以书画鉴赏为主题,通过解析中西名画,带领艺术爱好者开启了一场跨越六个世纪的艺术鉴赏之旅。

书画鉴赏公开课将内化学生观察生活的独特眼光,引导他们在未来人生中捕捉细节之美。学子们浸润在不同文明的艺术瑰宝中,既能拓宽国际视野,理解文化差异下的审美共性,又能在艺术的情感共鸣里,缓解学业压力、滋养心灵,而书画鉴赏或将成为他们平衡理性与感性、应对人生挑战的重要精神力量。

从技法到哲思:艺术鉴赏的三棱镜

陈院长围绕“认知-感觉-心灵”三要素艺术鉴赏方法论展开讲解。在认知层面,陈册院长通过解析《蒙娜丽莎》的创作技法,向学子们展示了文艺复兴艺术家如何将科学原理运用于艺术创作。他指出,达芬奇运用精确的人体解剖知识和渐隐技法,才创造出这个永恒的神秘微笑。

在感觉层面,通过对比莫奈《日出·印象》和传统油画,陈院长强调印象派捕捉瞬间光影的革命性突破:“短促的笔触不是粗糙,而是对光色变化的敏锐捕捉”。这种从“画所见”到“画所感”的转变,标志着艺术家人文精神的真正觉醒。

在心灵层面,陈院长以中国画为例,阐释其中的留白哲学:“最少的笔墨往往能引发最丰富的想象,这是东方艺术独有的意境之美”。未着墨处并非空无,而是蕴藏万千意象。

成为创作者之前,先要成为一个欣赏者和感受者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抽象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綦河书院的范刚才提问。陈册院长竖起手指:“首先是认知层面的技法分析,其次是感觉层面的审美体验,最终要达到心灵层面的精神共鸣。”

大数据学院、南江书院的程钒同学问道:“我们如何才能理解画家画作的灵魂?”陈册院长建议学子多关注作品诞生的时代语境,当遇到看不懂的画时,不妨先思考:画家在反抗什么?在呼唤什么?

活动尾声,陈院长向在场学子发出诚挚呼吁:“希望大家今后走进美术馆时,能带着今天的思考去感受艺术。成长路上不一定要成为专业创作者,但一定要成为有眼光、有温度的欣赏者。艺术会滋养你们的生命,而你们的感悟也会让艺术焕发新的光彩。”正如陈院长所言,艺术鉴赏不仅是审美活动,更是心灵的对话。

本次公开课陈册院长不仅带来了精彩的艺术解读,更以"引路人"的姿态为书院美育工作注入新动能。未来,南江书院将持续深化“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继续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趣味”的公开课堂,助力学子在艺术熏陶中获得全面发展。相信在艺术滋养下,同学们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将艺术感悟转化为人生智慧,收获更丰盈的精神世界。

6847E




撰稿:周元媛

图片:余佳、陈殿宇

编辑:陈莺

复核:卢璟彤

终核:罗美琪

南江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