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320期|綦河书院:拼贴诗里藏成长:用文字解码原生家庭的 “爱与光”

朱永新曾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提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中,原生家庭恰似一盏明灯,或指引前行,或留下斑驳光影,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深远而隐秘。为帮助同学们深入探寻内心世界,引导大家回溯成长轨迹,感悟原生家庭在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带来的深远影响。5月28日,綦河书院在书院二号楼东篱·故事茶馆开展了送给自己的一首拼贴诗(第4期)——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礼物”,带领同学们在分享中解锁关于原生家庭的深刻记忆与感悟。

活动伊始,同学们共同观看精心准备的视频。视频中的片段如时光碎片,唤起大家对原生家庭生活点滴的回忆。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画面、话语,伴随着视频的播放渐渐清晰,或温馨、或深刻的瞬间,在师生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为后续的创作埋下情感伏笔,让大家对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了更细腻的感触,思绪也悄然沉浸于过往岁月。

爱自有声,或心灵共振的含蓄,或言语宣誓的热烈。来自信息安全学院丁山书院的胡建雯说:“幸福是一张老照片,爸爸修理自行车的油渍,妈妈熨烫衬衫的蒸汽,姐姐用知识获得的奖状,妹妹用蜡笔涂鸦的墙面,组成了一个自由自在幸福的地方,老照片定格着幸福的笑声,涂鸦墙记录着珍贵的艺术”,通过巧妙拼接纸条,将温暖的记忆转化为一行行独特的诗句,是儿时平凡却温馨的日子浇灌着幼苗温柔而坚定的向阳而生。

有人讲述原生家庭给予的温暖力量,有人分享在家庭影响下的蜕变与成长。数字经济商学院横山书院的廖文颖说:“每一行都是原生家庭剥落的瓷片,拼贴时能听见细微的叮当响,像未被消化的爱与伤害在骨血里轻响”跃然纸上的文字,不仅是语言的重组,更是大家对原生家庭影响的深刻感悟,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成长路上的珍贵记忆。

本次活动是綦河书院“故事力”培养体系的生动实践。通过文字与诗句拼贴的创意表达,引导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梳理情绪、展现思维,在分享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让情感在分享中交融,于不同时间点获得对原生家庭不同的感悟,更在彼此的故事里汲取到前行的力量,用专属的诗意作品记录下特定时刻的心情与思绪,描绘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未来,綦河书院还将继续开展更多富有创意与内涵的活动,为师生们搭建表达自我、交流情感、共同成长的优质平台。




撰稿:李智

摄图:邹潇毅、廖俊钦

编辑:彭子怡

复审:彭子怡

终核:张天赐

綦河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