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风采

书院之声

【綦江校区】706期|全生异科导师:梁冬梅:以爱破界,以责深耕

梁冬梅,电影评论中心专任教师,计算机学院 2023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 班、智能科学与技术 1 班&古剑书院异科导师。作为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理念的践行者,她先后荣获电影评论卓越贡献奖、2023-2024学年优秀异科导师等荣誉。在学科竞赛指导中,她结合学校“完满教育”特色,以系统化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赛事中屡创佳绩,构建起“理论-实践-创新”的育人闭环。

心灵港湾:亦师亦友,筑就成长“树洞”

“梅梅姐,我能和你聊聊吗?”这句脱口而出的信任邀约,成为35名异科学子的情感纽带。梁冬梅老师打破传统师生关系,将办公室转化为“心灵树洞”,在一对一对话中倾听学生的学业困惑、人际烦恼和成长迷茫。她以责任为锚、以爱为帆,在学科边界与身份区隔间搭建起双向奔赴的桥梁,生动诠释了学校异科导师制度“陪伴成长”的核心价值。

破冰跨界:在信任中践行责任

梁冬梅老师以书院为育人平台,创新实践形式。她策划“冬夜惊喜礼物交换”等活动,培育学生协作意识;开设“职场面试工坊”,助力就业能力提升。从户外徒步到领奖台,从情绪疏导到项目攻坚,这些实践不仅增进了师生信任,更让学生从参与者成长为策划者,实现了能力的迁移与突破。

浸润无声:于细微处陪伴成长

教育的真谛藏在细节中。梁冬梅老师将陪伴延伸至课堂外:高数课后,她记录学生的知识难点;操场跑道上,她倾听青春心事;寝室夜话中,她激发跨学科创意。这种“在场式陪伴”让个性化育人从理念落地为可感知的日常实践。

书香光影:阅读与影像激发思维

结合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梁冬梅老师构建“阅读-影像-创作”培养体系。每月的“大咖阅读沙龙”以时事解构经典;举办传记电影放映会,用视听语言重构历史;开展影像创作工作坊,推动学生从文字思维向视觉表达转化。这些活动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碰撞中拓宽认知维度。

光影育人:探索“电影+”跨界路径


依托电影学专业背景,梁冬梅老师探索“电影+”育人模式。她指导学生加入电影协会、参与影评大赛组委会工作,在真实项目中提升组织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一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科技素养,又丰富了人文情怀,为学校新工科建设提供了特色育人案例。

梁冬梅老师以知心朋友、成长伙伴、人生导师三重角色,在异科导师制度中书写着教育的温度。未来,她将继续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在移通学院“四位一体”的特色育人框架下,探索更多跨界融合的育人实践。

学生感想:

在异科导师活动中,我收获颇丰。专业方面,导师为我们开设了AI讲座,不仅教会我们如何用AI制作视频,还展示了AI与广告产业的结合方式,拓宽了专业视野;跨学科成长上,导师带领我们走进电影创意工坊,传授电影理论知识,并指导实践拍摄电影,丰富了艺术体验。此外,定期的谈心谈话活动,导师关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困难,及时答疑解惑,为我们量身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这些经历让我在专业与非专业领域都得到了成长,也感受到了温暖与支持。

——2023级计算机学院/观云书院  李睿鑫

真的很幸运能够成为梁老师的异科班学生,在这两年里我逐渐从刚入学时的胆小腼腆到有勇气上台大方展示自我,我也逐渐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千万感谢汇成一句话:感谢有你,梁老师!

——2023级计算机学院/玉棠书院 田盛中


梅梅姐组织的异科活动,是我大学生活里独特的成长养分。在“暖冬有礼”的活动中,来自不同专业的伙伴们汇聚一堂,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合作迸发无限可能 。当然并不止这一次活动,还有关于创业、职场、电影、文学等等方向,以兴趣为桥梁的相聚,不仅让我收获了跨界交流的经验,更在校园里找到了激发创意的小天地。其中,我是参与者,也是策划者,这些经历都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与勇敢。

——2023级计算机学院/古剑书院  刘万鑫

初审:古剑书院

复审:邱祝

终审:书院部

古剑书院供稿